•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閩臺家園”為臺灣青年搭建“網際網路+”商路

2020-07-20 10:2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福州7月19日電 (林春茵 陳思暢)閩臺家園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以下簡稱“閩臺家園”)日前與福州市職工創新創業創造中心、福州世坤網路科技公司簽約合作,共用市場資源,為來閩創業臺灣青年搭建“網際網路+”商業渠道。

  以“由臺灣人幫扶臺青在閩創業就業”為服務宗旨的“閩臺家園”,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幫扶成立,今年7月遷到福州市工人文化宮,現有20余家臺企入駐。

  “網際網路+”尋商機

  在新開張的“閩臺家園”辦公場所,“閩臺家園”執行長李宛芯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新場地由一位從丹麥留學歸來的臺灣設計師設計,注入臺灣和福州的城市鮮明元素。

  此番與福州市職工創新創業創造中心合作,除分享上千平方米的場地外,“閩臺家園”還將共用市場資源,力促兩岸青年結對子創業。而與福州世坤網路科技公司簽約合作,“閩臺家園”則期冀通過與在地數字科技公司合作,為臺青搭建網際網路商業銷售渠道。

  李宛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穩定後,“閩臺家園”積極復工復産,已有過半臺企臺青返回開業;尚有十余位等待來閩創業的臺灣青年還未入駐,此次換址更張,也將迎來更熱鬧人氣。

  在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黃星看來,“閩臺家園”此次簽約合作,“是一個更為融入大陸的過程”,與在地企業和基地聯手,“這種聯合粘度更高,拓展市場能力更強”。

  運營福州市職工創新創業創造中心的福州市華優匯創資産投資有限公司董事蔣華玉對記者説,該基地有上百家企業入駐,其中有8支臺灣團隊;目前“閩臺家園”已有街舞教學、跆拳道教學等臺灣業者,和福州的網際網路教育品牌達成合作,“已有閩臺組合産生,並開始發酵”。

  “兩岸商業模式有很大差異,臺灣創業模式難以平移到大陸,需要改良和雕琢。”蔣華玉認為,大陸創業者相當拼搏,工作效率和對網際網路工具的熟悉使用是遠超臺青認知的,融入大陸創業文化有助於臺青解除認知落差,“我們提倡大陸創業者做橫向市場拓展,産業精細化則交由臺灣團隊,兩方攜手將是非常好的創業模式。”

  紮根福州拓市場

  木石戀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創始人黃守堃是“閩臺家園”的“元老”,疫情過後早早返回福州開工,幫忙操持遷址事宜。今年因為疫情,事業開創腳步有所放緩,更打算扎紮實實地在福州打拼。

  “閩臺家園”裏經營一家跆拳道館的張雅雯在過去的幾個月間,一直通過網路教授大陸小弟子,小朋友們稱她為“小蝶教練”。

  “視訊網課,一開始很擔心場地跟設備沒法提供給小學員們足夠的上課品質,但是實際執行起來,都能讓孩子們達到應有的水準和運動量。”張雅雯笑説,在課程最有趣的是,孩子們與家人的互動,“為了與孩子們一起練習,家人們拿家裏的沙灘椅當輔助的欄杆,拿弟弟的嬰兒紙尿褲當踢靶,在鏡頭的另一邊,我們這些教練也好像在看小品一樣,其樂融融。”

  張雅雯説,“數字福建”的發展,為創業臺青帶來利好。隔著海峽已經積累了一些網課經驗,期待復工後與在地的網際網路教育品牌合作,尋找發展空間。

  入駐“閩臺家園”的臺企以文創行業為主。李宛芯告訴記者,這些業者在臺灣都小有成就,“登陸”打拼是尋覓更大發展空間;“閩臺家園”全方位予以支援,“小到申請手機號、銀行開戶,大到開展創業輔導、尋求合作項目、打通銷售通路”。

  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孫璇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在內外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情況下,相關方面應從供給側和需求側著眼,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創業臺青資金、用工、物流、市場的支援,加大對文創産業等臺青創業密集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

  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林守欽向記者表示,福建省將繼續有力支援臺青落地創業,也將繼續支援推動兩岸文化旅遊業交流合作。(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