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明知會被美國耍,民進黨當局為何還在WHA議題上鬧騰?

2020-05-19 09:06:00
來源:華廣網
字號

  棋子的悲哀,就是隨時會被當成棄子。

  世界衛生大會(WHA)于5月18日至19日召開。今年新冠肺炎暴發,民進黨當局以為這是個炒作讓臺灣參加WHA的好機會,因此不遺餘力各種表演,吹噓“美國扮演領頭羊角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援臺灣”。只是,逆時而動難為功,誰也擋不住“一個中國”的潮流,美國知難而退,5月11日,民進黨當局“外交部長”吳釗燮不得不公開承認,牛皮吹破了,美國今年仍不會提案支援臺灣參與WHA。

  這樣的結局,民進黨當局或許早就料到,可為何還要堅持鬧騰呢?

  兩面手法,美國玩臺灣于股掌

  關於支援臺灣參與WHA,美國往年也會口頭上“行禮如儀”,只是今年動作更大一些。

  比如,美國幫忙誇大臺灣所謂“抗疫成就”及抗疫的“國際貢獻”,以此鼓吹應允許臺灣參與WHA;雙方發表所謂“臺美防疫夥伴聯合聲明”,借防疫之名炒作“美臺關係升溫”;美國衛生部長艾薩與民進黨當局“衛福部長”陳時中舉行電話會議,表示支援“擴大臺灣對世衛的參與”;美國國務院國際組織事務局一連6天在推特發文“挺臺參加WHA”;“美國在臺協會”從5月3日起,連續15天每天發文聲援“臺灣參加WHA”;美國還聯合其他7個盟友搞出個“八國挺臺”鬧劇等等。

  美國以如此“前所未有”的力度挺臺,加上有今年3月特朗普簽署所謂協助臺灣開拓“國際空間”的“臺北法案”在前,民進黨當局起初或許還真以為,美國今年極可能會帶頭提案支援臺灣參與WHA,哪怕最終投票註定讓提案無法通過。

  對美國而言,炒作支援臺灣參與WHA,目的無外乎幾點:一是在視中國大陸為競爭對手的戰略背景下,強化刺激與遏制,干擾中國大陸發展;二是特朗普政府借此轉移焦點,以掩飾其抗疫不力;三是試圖加大力度利用臺灣作為籌碼,幻想從中國大陸身上撈取包括經貿在內的更多利益;第四,表面上做出“友臺”姿態,以便今後向臺灣索取更多“保護費”。

  美國若真心挺臺參加WHA,親自帶頭提案或許是更好的方式,可為什麼不呢?事實上,美國對中美關係的複雜性以及“一中”的國際現實比誰都清楚。美國雖視中國為競爭對手,處處加以刁難刺激,但也不願撕破臉,畢竟,以中國如今的國際影響力與綜合實力,若徹底決裂,對美國並沒好處,甚至是災難。如果美國在WHA提案支援臺灣地區,無異於“美國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這就踩到中國的紅線,其給中美關係帶來的衝擊與後果不堪設想。何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加上美國近年來糟糕的國際責任表現早就失道于全球,如果美國帶頭提案,註定會遭致慘敗。這正是精於政治算計的美國關鍵時刻退縮,不願提案支援臺灣參與WHA的原因所在。

  臺灣問題關係到中國核心利益,中國大陸不可能以此與美國作任何交換。所以美國只好一方面口頭上挺臺,刺激大陸;另一方面又維持“一個中國”政策,給自己留有空間,與中國大陸“鬥而不破”。這就是美國的兩面手法。2016年特朗普剛當選總統就製造與蔡英文通話的鬧劇,但上任後很快又回歸“一個中國”政策。此番炒作支援臺灣參與WHA的假議題,手法如出一轍。只是可憐了島內民眾,完全被美國玩于股掌之間。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