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使節法”戕害美一中政策不利兩岸穩定

2020-01-02 09:54: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臺灣選戰進入倒數,甫于日前服役的大陸航空母艦“山東艦”,26日在護衛艦伴隨下通過臺灣海峽,臺灣防務部門也予以證實。然而稍早前,美國聯邦眾議員提案,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任命案應經由參議院同意,並等同於“大使”級別,未來該提案一旦由參眾兩院通過,恐將解構美國的一中政策,甚至製造“一中一台”。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臺灣使節法”內容為美國總統應在參議院建議下任命AIT處長,任命案並須經參議院確認同意;此外,AIT處長應享有相當於無任所大使(Ambassador at Large)的地位。

  美國憲法規定,美國總統有權決定駐外大使,但提名須經參院同意。AIT臺北辦事處處長實質上(de facto)雖等同美國駐臺大使,卻是由國務卿而非總統任命,也不須經參議院表決同意。

  報導指出,臺灣人公共事務會會長郭正光分析,目前AIT處長是由國務卿任命,缺乏國會監督,且處長是美國駐臺“事實上大使”(de facto Ambassador),臺裔美人希望處長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是因為國會可以透過這種同意程式來監督臺美關係。其實在2007年,共和黨籍眾議員唐克多(Tom Tancredo)也曾提出類似法案,不過法案當時排不上議程,最後不了了之。

  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在接受《環球時報》訪問時表示,這個法案沒有實際意義,更多是在博眼球,其主要目的就是噁心中國大陸,繼續打“臺灣牌”。

  俞新天表示,這個法案通過與否,對美國在臺灣的存在狀況不會産生太大影響。

  俞新天説,美國現在想方設法制約中國大陸的發展,而眾多手段中,“臺灣牌”的成本相對較低。但美國也要考慮,它是否願意付出代價,因此這個提案未必能通過。歸根結底,臺灣問題的解決主要還是要看中美關係的進展,因為只有在中美關係中,臺灣才能發揮作用。

  “臺灣使節法”未來能不能在美國國會通過確實是個未定數,但若仔細回顧特朗普上任以來,國會與行政部門在對中政策上均立場一同採取強硬態度,國會相繼制定並通過“臺灣旅行法”、“臺灣安全法”、“臺北法案”等多部挺臺法案,特朗普也很配合地在一一簽署後讓這些法案生效。

  換言之,在特朗普政府開設中美貿易戰、科技戰等多個戰場大局勢下,美國立法部門與行政部門借由打臺灣牌,作為實踐特朗普2016年的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依據之一,於是從2017年1月特朗普入主白宮以來,對中強硬成為美國朝野共識,因為要確保美國的偉大(Keep America Great)。

  別忘了,2020年是美國的選戰熱季,11月初將選出下屆總統,民主黨為重返執政,在該黨居多數席次的聯邦眾議院已通過對特朗普的彈劾案,所以在有關對臺的相關法案上,如無意外應會採取支援態度。

  此外,還要考慮AIT已遷入內湖新館並已開始運作,這座斥資不斐的新館媲美在其他國家的使領館,國會山莊的袞袞諸公們恐不會吝嗇加碼再送個大禮給新館的主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使”身分。

  基於料敵從寬的原則,不能排除“臺灣使節法”通過的可能性,一旦參眾兩院通過該法案,在彈劾案的壓力下,為轉移焦點,特朗普簽署法案的機會也隨之大增。

  如此一來,AIT臺北辦事處處長晉陞為“美國駐臺大使”,屆時臺海兩岸將出現“一中一台”,進而鬆動了美國的一中政策,美國國會也會要求行政部門檢討現行一中政策是否合理,對臺灣“獨派”而言,這一招遠比2020“國防授權法案”要求美艦常態性穿越臺灣海峽更具鼓勵性。

  可以預期2020兩岸關係在美方強力介入下,不確定性將更為顯著,這對力求和平、穩定的大陸與臺灣都不是一件好事。(作者係臺灣資深媒體人 華夏經緯網特約評論人)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