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賊喊捉賊成實錘!“卡神”為何成民進黨“瘟神”

2019-12-10 08:19:00
來源:華廣網
字號

  海 平

  走多了夜路總會碰到鬼。壞事做盡的的民進黨,最近得到“報應”。

  有所謂“卡神”之稱的楊蕙如,因發動網軍攻擊疑造成臺當局“駐大阪辦事處”前處長蘇啟誠自殺,日前遭臺北地檢署起訴,讓外界對民進黨豢養網軍以帶風向的質疑成為實錘。

  楊蕙如案愈滾愈大,愈演愈烈。民進黨各大要角對楊蕙如唯恐避之而不及,“卡神”變“瘟神”,但無論如何切割,楊蕙如與民進黨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停損點深不見底,可以預見,此案將對民進黨2020選舉造成重創。

  “暗黑兵團”,坐實賊喊捉賊

  楊蕙如案之所以會越炒越大,首先因為此案不僅證實了民眾極為厭惡的臺灣政壇“暗黑兵團”確實存在,而且處於“執政”地位的民進黨當局還是幕後操盤手。

  近年來,“水軍帶風向”、“暗黑軍團”、“暗黑産業鏈”等詞彙廣泛流傳于臺灣政治圈。尤其從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所謂“政治素人”柯文哲借由“網軍”加持異軍突起後,如何利用“網軍”被各方政治勢力所重視。2018年“九合一”選舉,網軍、網紅、假新聞、假民調等因素更形成了“暗黑産業鏈”, 産業鏈中各環節不問是非,只為利益恣意吸血,大發所謂“選舉財”。

  “暗黑産業鏈”運作套路大概如此:雇傭者暗地發動指令,由“網軍”放出假新聞帶風向,通過各種網路渠道傳播,同時借助“網紅”渲染,然後以假新聞為由頭做假民調,抹黑、污辱、唱衰甚至霸淩、恐嚇政治對手或特定對象。被攻擊者很多時候極難應付這樣的“暗黑行動”,即便清白有理也容易陷入百口莫辯的窘境。

  以去年日本關西機場因颱風“燕子”關閉事件為例,面對臺灣旅客抱怨與憤怒,本來蔡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最應出面負責,但與謝關係密切的楊蕙如發動網軍為謝辯駁,並將矛頭指向臺當局“駐大阪辦事處”,帶動輿論風向,甚至用污辱性字眼攻擊,最終導致“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輕生。

  如今楊惠如被起訴,不但“暗黑兵團”成實錘,更諷刺的是,蔡當局和民進黨平日裏有事沒事叫嚷“被網軍攻擊”、“有人製造假消息”,作態喊冤裝委屈,結果這次被證明他們自己才是“暗黑兵團”的操控者。這是此案持續發酵的關鍵之一,也讓民眾更加看清蔡英文陣營所操作的所謂“間諜案”、“假消息”等操作根本是極為下作的抹黑與欺騙手段。

  “暗黑兵團”猶如臺灣政壇陰暗角落裏的“血滴子”,雖然若隱若現,無法指名道姓進行指控,但受害者眾多確是事實。楊惠如案被揭開,會不會推動臺灣社會對網路世界的“除垢行動”?端看島內各方如何角力。

  公款豢養“1450”!誰下令給錢?

  楊蕙如案引起公憤並持續發酵的第二個關鍵,是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蔡當局公然利用公款豢養網軍,為一黨一人之私而毫無顧忌圖利特定企業與個人,其腐敗與囂張可見一斑。

  早在今年4月,蔡當局“農委會”為實施“2019年度加強農業訊息因應對策計劃”而編列了1450萬元(新台幣,下同)預算。計劃書提出將招聘4名“編輯成員”,月薪4萬元以上,負責輿情處理、素材製作等工作,還必須在PTT、Dcard、Mobile01、網紅、部落客、YouTube等社交平臺進行非廣告形式的宣傳,要求只要“事涉本會相關言論或議題,須適時澄清”。什麼意思?説白了,所謂“編輯成員”就是民進黨“網軍”, 只要網路上有不利“農委會”的新聞與言論,“編輯成員”要不惜製造假消息、只問立場不問是非地全力進行“辯護”,在網路輿論中帶風向。當時,輿論就認為蔡當局公然使用公款雇用網軍操縱輿論,大膽妄為。因“農委會”雇用網軍金額是1450萬元,往後外界就把民進黨網軍稱為“1450”。

  楊蕙如一案,檢方查明,楊蕙如作為民進黨網軍首領,指示下線在網路上發文帶風向,每月可領1萬元。那麼,外界自然會問:這些經費從哪而來?是不是來自蔡當局公款?或者説是民進黨利用公權力以各種名義給予特定的利益輸送?

  基於這樣的邏輯推理,國民黨籍臺北市議員徐巧芯、遊淑慧、羅智強及新黨籍市議員侯漢廷等人召開記者會,質疑蔡當局及公營事業單位成了楊蕙如的小金庫。羅智強還羅列楊蕙如所經營的易始公司,近年來獲得臺當局補助近億元,其中很多是通過拿到“政府”標案而獲利。更可疑的是,易始公司與臺當局“生意”上的公文,副本竟然要寄給多位民進黨人士,尤其是謝長廷系統的議員、“立委”。

  民進黨要組建一支網軍,所需要的人員顯然不只十個、二十個,包括楊蕙如和目前所曝光的人數,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楊蕙如只是“中間商”, “産業鏈”上肯定還有上游與下游利益集團。再進一步言之,網軍只是帶動風向的一個主力或側翼,壟斷其他傳統媒體同樣需要“收買打賞”。作為“金主”的蔡當局和民進黨,要維持如此龐大人力設備支出,那資金和資源從何而來?利用支出公款豢養網軍,又會出自誰的指令?

  蔡當局2016年上臺後一直拼命哭窮,大砍島內軍公教人員退休金,威脅“如果不改革,有退休基金就可能倒閉崩盤”。如今證實“窮得啷當響”的蔡當局卻用公款豢養網軍,這會多少程度喚醒島內退休軍公教人員的憤怒?又會怎樣地激起年輕人、普通勞工等財富分配中弱勢群體的相對剝奪感?由此也可想像楊惠如案對蔡當局和民進黨所帶來的衝擊。

  抹黑藍營,也攻擊黨內對手

  楊蕙如案越滾越大還有第三個原因,即民進黨內各方勢力在此議題上很難達成“滅火意向”上的一致,兜不攏,綠營要角有人急著切割,有人因為曾深受此害而選擇在此刻袖手旁觀看笑話。

  操控網路“暗黑兵團”被認為是民進黨和蔡當局有組織的惡意所為。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有意切割,強調楊蕙如案“只是個人行為,跟民進黨無關”,還要外界別見獵心喜。

  楊蕙曾巧妙利用信用卡套利,“倒賺”了信用卡公司上百萬,並因此被稱作“卡神”,其暴紅後獲得謝長廷賞識,2008年臺灣“大選”擔任謝團隊網路執行長,從此轉戰政壇。加上日本關西機場關閉事故,楊蕙如發動網軍為謝辯護,楊被認為是“謝係人馬”。蹊蹺的是,如此鐵證面前,謝長廷竟然還敢硬拗切割,説“楊蕙如事件難道要我負責?”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些網軍背後還有更高層人物如蔡英文也涉及其中?

  要參加2020“大選”的蔡英文更是唯恐避之而不及,切割説“與楊惠如不認識”,可隨後媒體就挖出楊與蔡係人馬陳其邁以及與蔡英文本人的聯繫交往,比如蔡楊2008年合照、兩人一起大談養狗經、冰桶挑戰親密互動等等。

  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民進黨最開始組織網軍的目的,是希望借此打擊國民黨等競爭對手,但隨著黨內派系競爭加劇,民進黨網軍很多時候就成了黨主席的重要政治工具。

  事實上,當蘇貞昌2011年與黨主席蔡英文初選競爭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時,蘇就被“1450”做掉;今年“蔡賴之爭”,賴清德同樣被蔡英文掌控的網軍圍毆,最後只能“含冤”落敗,對蔡俯首稱臣。賴清德在初選時就曾呼籲蔡英文的網軍不要攻擊他。楊惠如案如今爆發,賴清德因為已是蔡副手,結成“命運共同體”,他無法再公開指責“1450”,只説楊蕙如所涉“網軍”是否和初選時攻擊他的相同還要查證,但他也道出一個事實,説“(楊惠如)他們與謝係人馬本來就是朋友”,這對急於切割的綠營要角們而言,已是赤裸裸的打臉。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