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陸專家解讀“26條措施”:撇開蔡英文當局 這個思路對了

2019-11-11 08:39:00
來源:深圳衛視
字號

 

  QUESTION

  直新聞:針對“26條措施”,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一口咬定這是大陸在推行“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是在企圖介入島內選舉。對此,你做何解讀?

  ANSWER

  時事評論員 劉和平:假如換個位置來思考問題,尤其是用屁股決定腦袋的方式來思考問題,我認為,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堅決反對“26條措施”,是有他自身的邏輯和道理的。

  因為“26條措施”的出臺,有利於臺資企業和臺灣民眾,有利於大陸自身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兩岸交流,甚至也有利於國民黨與國民黨籍的參選人韓國瑜,卻唯獨不利於蔡英文與民進黨。所以站在自身政治立場和政治利益的角度上來説,蔡英文與民進黨可謂是斯人獨憔悴。

  蔡英文説,大陸在此時出臺“26條”,目的是要介入臺灣的選舉。這恰恰就反映出,蔡英文與民進黨只是站在自身政治立場和政治利益的角度來看待“26條”的,同時也説明他們最為擔心的,就是“26條措施”對島內選舉的衝擊。

  大家知道,蔡英文的民調起死回生反超韓國瑜,這個關鍵性的時間節點就在今年六月份,因為這個時候香港爆發了“修例風波”,蔡英文趁機打起了所謂的“主權牌”、安全牌與兩岸牌,通過炒作所謂的中國大陸威脅論與污名化“一國兩制”,調動起了一部分臺灣民眾的所謂“亡國感”。

  在這種情況下,蔡英文與民進黨很自然地就會認為,大陸在這個時候出臺“26條”,是要在兩岸問題上部署一場反擊戰,從蔡英文當局手上搶回兩岸話題的主導權,讓兩岸議題從當前國民黨與韓國瑜的劣勢,重新轉變為國民黨與韓國瑜的優勢。

  而且,大陸出臺的這些惠臺措施,並不是像蔡英文當局自身所説的那樣是沒有效果的。要知道,去年2月28號大陸多部委聯合出臺的“31條惠臺措施”,就為當時韓國瑜競選高雄市市長起到了“神助攻”的作用,韓國瑜趁機就提出了“貨出得去,人進得來”的選舉口號。

  因此,蔡英文當局擔心去年“31條惠臺措施”效應會在今年重演,幫助韓國瑜打贏翻身仗。尤其是,這些惠臺措施中的相當一大部分,是針對臺灣青年而來的,這有助於韓國瑜在選戰中補強吸引不到年輕人選票的短板。

  QUESTION

  直新聞:蔡英文當局反對“26條措施”的另外一個理由就是,大陸在出臺這些措施之前,完全沒有跟臺方商量就單方面宣佈了,所以臺灣當然不能接受。對此,你怎麼看?

  ANSWER

  時事評論員 劉和平:我覺得,蔡英文當局的這個判斷,也不能説是全錯,也還是有一定的準確性的。大陸出臺這些政策,就是要將蔡英文當局撇在一邊,直接跟臺灣企業與臺灣民眾對話,根本就沒有也不會顧及蔡英文當局的感受。

  這背後的原因就在於——

  首先是因為蔡英文當局公然拒絕了“九二共識”,破壞了兩岸溝通與交流的政治基礎,使得兩岸官方與半官方層面也就是海基會與海協會的交流,處於了全面停擺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大陸還怎麼可能會跟蔡英文當局商量?

  其次是因為大陸接受了過去兩岸ECFA談判尤其是服務貿易談判的教訓。當時大陸是想通過兩岸之間官方與半官層面的平等交流與協商,通過對等開放市場,也就是既讓臺灣資本與産品登陸,也讓大陸資本與産品登島的方式,來促進兩岸的經貿交往。

  但是,由於這種交往需要臺灣當局尤其是臺立法機構通過與背書,結果就給了民進黨上下其手進行反制的機會,綠營通過發動“太陽花學運”的方式,最終使得兩岸服貿協議胎死腹中。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陸接受了教訓,轉而採取單方面對臺資企業開放市場、單方面給予臺灣同胞優惠待遇的方式,來直接撇開民進黨的干擾。

  也就是説,去年的“31條”與今年的“26條”,都預示著在蔡英文與民進黨上臺之後,大陸已經放棄了原先的兩岸對等談判、市場對等開放的策略,轉而採取以我為主以我為主導的策略,直接跳過蔡英文與民進黨當局,來單向啟動大陸市場對臺資企業與臺灣老百姓的開放。

  大陸已經不在乎民進黨的反應,甚至是不在乎蔡英文當局説這是在統戰,因為大陸所有對臺措施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促進兩岸的統一。

  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些措施是單向的以我為主的,所以蔡英文當局對此只能是惱羞成怒,拿不出太過有效的反制措施,甚至是進一步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制訂所謂的《中共代理人法》,也逆轉不了這個勢頭。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