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融”在龍江:看黑土地上的海峽兩岸情!

2019-11-01 08:2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0月31日哈爾濱訊 (記者 尹賽楠)在祖國的東北部,鐫刻著一顆耀眼的“明珠”,一條美麗的松花江穿城而過,給當地的人民帶去無盡的豐饒與秀美,而我們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

馮天佑、曾莉雯夫婦向記者講述他們的愛情故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臺灣妹變身東北妞 海峽兩岸成為他們的愛情紐帶

  深秋的哈爾濱,早已褪去了夏日裏的熱情,轉而多了層稍顯厚實的寒意。“不好意思久等了”,循聲望去,一位書生模樣的男生出現在記者的視野裏,而他,就是我們要找的主人公之一——國家一級月琴演奏家馮少先老先生的二公子馮天佑。

  “這是我的妻子,也是今天的主角,曾莉雯。”聽到馮天佑的介紹,曾莉雯顯得有些不好意思。走進二人的甜蜜小屋,碩大的嬰兒玩具床瞬間映入記者眼簾。“我們是2016年認識的,那時來到大陸跟著馮老師學琴,之後慢慢開始交往”,曾莉雯告訴記者,2017年,他們在臺北舉辦了婚禮,今年1月,生下了寶寶“滿滿”。

  “最初到大陸生活,是否會覺得有些不習慣?”聽到記者的問題,夫妻二人相視一笑。“開始多少會有些不適應,哈爾濱的冬天很乾燥,也比較寒冷,但好在有加濕器和暖氣。”沒等曾莉雯説完,一旁的馮天佑瞬間接過了話茬。“以前我一直認為,東北人已經很抗凍了,可沒想到,妻子居然更上一層樓。”馮天佑指了指一旁的風衣,繼續説道,“這幾天哈爾濱降溫,我早就換上了厚厚的衣服,可妻子出門,依然是單衣單褲。”看著馮天佑略顯無奈的表情,曾莉雯卻笑的很開心。

  “父母當然也會有擔心,怕我不適應這邊的氣候和環境,但最重要的,是我找到了對的人。”曾莉雯告訴記者,自己有很多朋友都選擇到大陸來就業、發展,或在湖北、或在浙江、或在廣州,“如今他們也都在這邊定居,不論是求學還是就業,大陸的環境都比臺灣好太多。”面對鏡頭,曾莉雯講出了自己的心願,“希望之後,能有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來走走看看,這裡會有你們想像不到的精彩。”

  深耕龍江二十載 這裡已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

臺灣順邁集團副總經理高華表示,他早已將黑龍江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台灣網 尹賽楠 攝)

  驅車20公里,一路向南,我們從喧鬧的市中心,來到位於松北區的順邁學校,遠遠望去,“和而不同,卓爾不群”的八字校訓格外醒目。走進校園,迎面而來的是一張張孩子們天真可愛的笑臉,看到鏡頭,大家並沒有躲閃,而是揮起自己的小手,禮貌地向我們打著招呼。

  “我們這裡的孩子都非常有禮貌,見到來校參觀的客人都會問好。”臺灣順邁集團副總經理高華向記者介紹,之前的松北區,並沒有配套的學校,“正是基於這樣的背景,由順邁集團投資興建的順邁學校也就應運而生。”記者注意到,高華的臉上滿是自豪。

  “我是2001年來到哈爾濱的,當時公司希望到大陸建廠,機緣巧合下,我成為了第一批赴陸管理層員工,沒想到這一待,就是將近二十年。”高華告訴記者,現在不僅自己,妻子、女兒,甚至七十歲的老母親也來到大陸定居。“六年前,我把母親接到身邊照料,當時還擔心她無法適應哈爾濱的天氣,沒想到母親過來之後非但沒有不習慣,反而與街坊四鄰迅速打成一片,看到她每天有説不完的話,自己也很欣慰。”

  對於眾多臺商而言,選擇背井離鄉來到大陸發展,最初都要克服一定的困難,比如基礎設施、政策支援等,在這些方面,黑龍江省政府給予的熱情服務讓高華感觸頗深。“我的一位朋友林庭盛,2004年來到齊齊哈爾市進行和牛養殖,‘人生地不熟’的他一開始也有很多疑慮,後來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所創辦的元盛公司不但拿到了900多畝養殖用地,還爭取到了4000余萬元的項目扶持資金。”

  “不論是我也好,林庭盛也好,都已經把這裡當作是自己的‘第二故鄉’,每次回到臺灣,我們都會向身邊的朋友介紹黑龍江。”高華表示,如今越來越多的臺商來到黑龍江投資興業,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找到新天地。

  “31條”惠及廣大臺胞 我們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

黑龍江省臺辦副主任王漢山向記者介紹“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台灣網 尹賽楠 攝)

  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大陸方面發佈實施了“31條惠及臺胞措施”,並根據臺灣同胞的實際需要,給予臺胞臺企同等待遇的政策扶持。

  “去年4月,為了落實好中央‘31條惠臺措施’,促進龍臺交流合作,為廣大臺灣同胞在黑龍江省投資、學習、就業、生活提供便利,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省臺辦牽頭出臺了《關於促進龍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辦法》,共計43條。”黑龍江省臺辦副主任王漢山告訴記者,“43條”出臺後,在當地的臺商臺青中引起了熱烈反響。

  “在政策補貼方面,黑龍江省2家臺資食品企業同等享受省畜牧養殖‘兩牛一豬’(奶牛、肉牛、生豬)政策補貼,分別獲得省市縣各種補貼2.26億元人民幣和9500萬元人民幣;而在臺胞子女的入學方面,我們也幫助他們的孩子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並由居住地教育主管部門統籌安排就近入學。雖然相較于南方地區,黑龍江省的臺商臺青還不是很多,但我們也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在地臺胞找到家一般的溫暖。”王漢山如是説。

  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對於如何加強彼此間的聯繫,王漢山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敞開交流的大門,讓更多臺灣同胞了解黑龍江、了解大陸的經濟文化,深刻體會‘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我們説同樣的語言,吃同樣的飯,本就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完)

[責任編輯:尹賽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