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若失效 臺灣經濟將重傷
2010年6月29日海協、海基兩會在重慶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2011年1月1日ECFA“早期收穫”(Early Harvest)生效,臺灣有539項出口中國大陸免關稅與享有通關便捷的權利,為雙方經濟交流合作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如今ECFA將於明(2020)年6月29日屆滿10週年,後續僅有“投資保障協議”完成並生效實施,而《服務貿易協議》、《貨品貿易協議》與《爭端解決機制》尚未完成與生效,若ECFA因政治因素無法持續而失效,臺灣不但將失去大陸的廣大市場,同時將被國際經濟社會邊緣化,對經濟發展將造成嚴重傷害。
首先,就失去大陸廣大市場而言:目前大陸與香港是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與第二大進口地區、第一大外匯順差來源,佔臺灣出口總額的40%左右,每年均為臺灣創造700億美元以上的外貿順差,為經濟發展增添無限動能。
然而,中國大陸在2010年與“東南亞國協”(ASEAN)簽署之“自由貿易協議”(FTA)生效實施,“東南亞國協”出口中國大陸之産品90%享有零關稅優惠,其餘10%之産品平均關稅僅有0.1%,這些優惠條件促使“東南亞國協”出口中國大陸産品之數量及金額大增,也大幅吸引外商前往東南亞國協投資興業,以享有零關稅與通關便捷的優惠。
此時此刻,若ECFA無法持續而失效,在臺灣生産的産品出口大陸要徵高關稅且無法享有通關便捷的優惠,而在“東南亞國協”生産的産品出口大陸卻享有免關稅與通關便捷的優惠措施,這將會促使大陸將原先在臺灣採購的産品轉向“東南亞國協”採購,造成“貿易移轉效果”,臺灣將逐漸失去大陸的廣大市場。
除此之外,許多臺商早就赴“東南亞國協”投資設廠,以享有大陸提供“東南亞國協”免關稅與通關便捷優惠措施,這就是“投資移轉效果”,將造成臺灣産業出走、空洞化的危機。由此可見,ECFA若無法持續而失效,對臺灣經濟將造成嚴重的衝擊。
尤有甚者,中國大陸預計將與韓國簽署FTA,將對臺灣出口大陸之産品造成極大的壓力,因為臺灣地區與韓國出口大陸的産品超過70%重疊,如果韓國出口大陸産品能享零關稅與通關便捷的優惠,而臺灣出口大陸産品要面對平均約8.9%的高關稅,臺灣産品如何在大陸市場與韓國産品競爭?
其次,就臺灣被國際經濟社會邊緣化而言:當前全球經濟早已邁向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新時代,在美洲有“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歐洲有“歐盟”(EU)、亞太地區有“東南亞國協”(ASEAN)加六(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印度)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議”(CPTPP),而臺灣地區是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必須積極加入這些國際經貿組織。
過去臺灣地區也努力與世界各國簽署FTA,舉例而言,臺灣與中美洲五“邦交國”簽署4個FTA;2010年6月29日兩岸簽署ECFA;2013年7月臺灣與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議(ECA);2013年11月與新加坡簽署經濟夥伴協議(ASTEP)。然而,若臺灣地區無法加入整個亞太地區的ASEAN加六與CPTPP,將會形成整個亞太經濟體減少臺灣與北韓的不利趨勢。
眾所皆知,臺灣地區能否加入這些國際經貿組織的關鍵在大陸的態度,大陸若阻止,臺灣是不可能加入這些國際經貿組織,兩岸關係若持續緊張對峙,臺灣根本不可能加入ASEAN加六與CPTPP,臺灣經濟將會面臨邊緣化的危機。
總而言之,ECFA是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根基,也是臺灣産品進軍大陸市場與避免被邊緣化的利器,若是無法持續而失效,將使臺灣失去大陸廣大市場,且被國際經濟社會邊緣化,臺灣經濟將會面對大幅衰退的狀態,令人憂慮。 (作者鄧岱賢,原海基會經貿處處長)
來源:大華網路報 (www.cntime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