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共賞一輪月 同唱一首歌”——內地港澳臺學生與青聯委員共度中秋佳節

2019-09-17 10:25: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佳節前夕,來自香港、澳門和臺灣的40余名在北京高校讀書的青年學生,與內地的青聯委員相聚在一起,賞月觀燈,暢談人生理想,體驗傳統文化,共繪山河畫卷,一首《中國人》將內地與港澳臺青年的心緊緊相連。

  交流心相連

  9月12日下午,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港澳臺學生,齊聚北新科學城,開啟了中秋佳節傳統文化體驗之旅。

  同學們跟隨講解員,參觀了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的科技展廳和文化園林,體會到改革開放給中國建築工業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領略了創新科技飛速發展帶來的社會進步,感受到國家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

  隨著活潑奔放的旋律響起,來自中國舞蹈家協會的4名委員,用精彩的舞姿驚艷了全場。曾連續三屆獲得亞洲最大國際級街舞賽事KOD hiphop battle冠軍的李琦和他的小夥伴們與同學們熱情互動,大家情不自禁地隨著節奏舞動起來,初次見面的陌生感剎時消散無蹤。在接下來以“月亮”和“團圓”為主題的互動遊戲中,同學們和委員們一起踴躍參與歌曲接龍、你比我猜,熱鬧的氣氛中,大家相互熟絡起來。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香港學生陳澤榮説:“雖然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之前都彼此不認識,但通過交流很快熟悉起來,在遊戲中配合默契,我也交到了好多新朋友。”

  文化源相通

  伴隨著一曲悠長的古調《長流壺韻》,太極茶藝和綠茶茶藝表演徐徐呈現在大家眼前,吸引了同學們的目光。同學們驚嘆于茶藝師精湛的技藝,紛紛上前學習長嘴壺茶藝表演動作,“這幾個太極茶藝動作,看茶藝師做起來很簡單,自己模倣後才發現,想動作做得漂亮專業也很不容易。”來自北京大學的香港學生張詩琳同學説,“以前一直以為,所謂茶道,是日本特産,今天才知道原來茶文化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早在唐朝就有了,而且還有這麼豐富的形式和內容,我很有興趣,打算好好學習一下我們自己的功夫茶藝。”

  在中秋這個特別的節日,月餅當然是餐桌上的主角。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澳門或者臺灣,在這個節日都有著共同的傳統習俗,吃月餅、賞月,才是團圓。同學們不僅品嘗了五仁、蓮蓉、豆沙等傳統月餅,還親手製作冰皮月餅,親身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以前在澳門過中秋節,家裏人也會一起吃月餅,但這是我第一次親手做月餅。”來自清華大學的澳門學生梁寶瑩説,“今年是我到北京讀書的第一年,原本很遺憾不能與家人一起過節,但今天有這麼多朋友陪我,還吃到自己親手做的月餅,我感覺很開心,也很溫馨。”

  融合情相係

  “原來畫卷裏的祖國山河這樣漂亮!”來自北京語言大學的香港學生曹嘉欣一邊為山河畫卷上色,一邊開心地告訴記者,“我出生在東方明珠香港,它是一個金融城市,到北京來讀書後,感到北京是一個很有歷史感的城市,故宮、頤和園、天壇,都是漫漫歷史長河中的經典建築,讓我對祖國的悠久歷史有了更加進一步的了解。”來自內地、香港、澳門和臺灣的青年學生,在祖國壯麗山河畫卷前匯聚,用筆墨將彼此的心靈融合在一起。

  多年來,青聯組織積極服務港澳臺青年學習就業,為港澳臺青年成長搭臺搭梯,此次邀請了近20位來自經濟、金融、科技、教育、體育、藝術、醫藥等行業的全國青聯委員,聘請他們為港澳臺青年成長導師,通過交流活動讓他們和港澳臺學生相識、熟悉,結成成長夥伴,為港澳臺青年學生與內地優秀青年代表搭建了一個溝通、交流、學習的平臺。

  “我學習的就是醫學專業,這次認識了北京同仁醫院的知名專家韓崧老師,以後學習、實習、工作上的問題,我都可以多多向他請教。”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臺灣學生高子淮説,“在臺灣,醫生是非常受人尊重的職業,我希望將來也能像韓崧老師那樣,成為一位醫學專家,為病人解除痛苦,為社會出一分力。”

  全國青聯常委廉思説,“和青年學生們交流,讓我感覺自己也年輕了起來,港澳臺的學生思路很活躍,今天有幸成為他們的成長導師,我會盡我所能為他們提供學習上的幫助,也希望和他們成為好朋友,一起共同成長。”

  “手牽著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讓世界知道我們都是中國人。”活動最後,大家攜起手來,共同高唱《中國人》,為此次活動畫下圓滿的句號。

  據悉,中秋期間,在上海、南京、廈門、武漢、廣州等地也陸續開展了港澳臺學生與青聯委員的交流活動,幫助港澳臺青年學生增進對中華歷史文化的了解,締結同根同源、血濃于水的深厚情誼,為同心共築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年力量。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杜沂蒙 李潤文 陳強 朱娟娟 林潔 王燁捷 見習記者 楊寶光共同采寫)

  2019年09月16日 03 版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