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兩次時代大變局下的臺商選擇故事

2019-09-10 13:33: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作者 王建民

  當前國際社會政經局格局正處於一個大變動的時代。英國脫歐,中美經貿摩擦,日韓政經對抗,香港反“逃犯條例”暴力抗議活動,美國“退群”,等等,正在影響世界政治格局與經濟格局,同樣影響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在這一大變局下,臺商如何應對與選擇,是一次新的考驗,有挑戰,也有機會。關鍵是如何智慧選擇,找到正確的方向與道路。

  一、過去臺商的選擇故事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臺商對外與對大陸投資開啟了一個海外投資的新時代,創造了許多企業海外與大陸成功發展的故事。這裡選擇兩個典型案例,希望臺商能夠從中得到啟發與啟示。

  (1)王永慶的大陸投資選擇

  1989年春北京政治風波發生後,西方陣營對華發起一場經濟制裁戰,企圖遏制中國經濟發展,外商也紛紛撤資,對改革開放不久的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此關鍵時刻,1990年春,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大陸之行曝光,在海峽兩岸引起巨大震動。隨後,王永慶決定在廈門海倉建立石化工業園區,震動臺灣朝野,儘管這一重大投資計劃後來生變,但王永慶的台塑集團投資大陸的決心沒變,持續在大陸多地投資佈局,造就了台塑集團在大陸的又一個輝煌事業,成為繼臺灣與美國之後又一個重要生産基地(其中王永慶以個人名義在漳州投資發電廠作為放棄海倉投資計劃的回報)。更重要的是王永慶的大陸之行或投資考察活動,成為一個重要的標誌性事件,帶動臺商在大陸的投資發展。可以説在大陸經濟發展面臨西方制裁與外商撤資的困難情況下,王永慶與許多中小臺商開始了在大陸的投資發展,形成第一波大陸投資熱潮,開啟了許多臺商在大陸的新事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臺商奇跡。同時臺商投資行動也帶動了外商重返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天福集團李瑞河大陸投資選擇故事

  上世紀80年代末期,臺灣經濟進入一個瘋狂時代,股票大漲,出現“錢淹腳目”現象,進入全面投資發財的時代。李瑞河也加入了這波投資行列,結果股市崩盤,血本無歸,失去數百億財富。在此困難之時,李登輝提出了對後來臺灣各屆當局影響重大的“南向政策”,並約見了計劃到大陸投資發展的李瑞河,勸他不要去大陸,應該配合“南向政策”去東南亞投資。李瑞河在仔細評估之後,沒有聽李登輝的建議,于1993年帶著有限的資金到了大陸,開始了他在大陸的茶葉事業故事,開創了一番新事業,創建了在華人社會甚至全球最具影響的茶葉集團天福集團(臺灣為天仁集團),天福茶葉店遍佈大陸各地,還建立了茶博物館與茶學院,發揚了茶文化事業。

  相對的,當時聽從李登輝建議或響應李登輝南向政策、赴東南亞投資的許多企業以失敗告終。

  二、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臺商選擇故事

  美國對華掀起史無前例的貿易戰與科技戰仍在持續蔓延,對國際經濟貿易影響重大,同樣嚴重影響與衝擊海峽兩岸經貿關係與經貿合作,臺商又面臨一次新的選擇,除了不同市場區域的選擇佈局外,也出現幾個典型的臺商選擇故事。

  (1)鴻海集團選擇投資美國的故事

  2018年以來,郭臺銘三進美國白宮,與特朗普會面握手,好風光。郭宣佈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投資100億美元投資興建面板廠,州政府也給予大力支援與政策優惠,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受到全球注目。但這一龐大投資計不如想像的順利,反而風波不斷。新任州長不認前任給予鴻海的優惠承諾,還不斷傳出投資夭折的消息。鴻海集團也表明美國投資將轉型為以研發為主,預示著在美進行大規模製造業生産性投資是困難的。

  (2)聯電大陸投資合作放棄的選擇故事

  美國對華高科技企業的打壓,不只有中興與華為,還有福建晉華、深圳大疆無人機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特別是對福建晉華整合電路公司的打擊最為嚴重。在美國壓力下,提供技術支援合作支援的臺灣聯華電子公司宣佈終止合作,讓海峽兩岸這一重大半導體合作項目宣告失敗。聯電放棄與福建晉華的合作,顯然是被迫的,是在美國強大壓力之下為了企業的生存,不得已才會選擇終止合作。

  (3)臺積電的智慧選擇故事

  臺積電是臺灣最大的民營製造業企業,是臺灣高科技産業成功發展的象徵,在世界半導體産業佔有一席之地,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代工市場佔有率超過50%,是臺灣同胞的驕傲,也是整個中國人的驕傲。

  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執政後,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對華貿易戰與科技戰,對中國大陸出口産品不斷提高關稅,對大陸科技企業進行政治打壓,並實施所謂的“長擘管轄”,對不服從美國企業的其他國家或地區企業也進行懲罰,成為地地道道的世界霸權主義者。特別是美國對大陸高科技企業華為進行全面遏制與打擊,美商務部將華為及其他70家附屬公司列入“禁售實體名單”,在同一産業鏈上的許多西方國家的企業向美低頭,積極配合,部分供應商宣佈暫停與華為合作。華為在臺灣的最重要供貨商臺積電的動向與態度,對華為處境至關重要。若配合美國“斷貨”,將對華為是致命一擊。然而,充滿智慧的臺積電經過美國頂級律師事務所的嚴格審查與評估後,認為臺積電採用的美國技術未達到限定的25%的標準,不受美國制裁影響,決定繼續對華為供貨。這是一個重要智慧決定,這是一個雙贏的決定,對臺積電也是一個實現兩岸共同發展的決定。

  臺積電與大陸已經建立了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臺積電繼上海張江工業園區設立半導體公司後,又在南京投資設立規模更為龐大的半導體公司,大陸已成為臺積電最大海外生産基地。2018年,臺積電在大陸的營業收入達到1758億元新台幣,同比增長59.5%,佔公司營業收入比重上升至17.04%。大陸是臺灣最重要的半導體産品銷售市場,2018年大陸從臺灣進口整合電路 産品達974億美元,同比增長20%,佔半導體進口總額的31%。同時,華為于2018年上升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採購商,與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臺積電存在著緊密的合作關係,華為每年從臺積電採購大量産品,並委託代工大量手機等産品。2018年底,華為在“核心供貨商大會”上授予臺積電“最佳協同獎”。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