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胞浙江臨海尋根:牽兩岸血脈親情于一家

2019-07-21 07:5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臺州7月20日電 (見習記者 范宇斌 通訊員 張聲雷)吾鄉吾土是故土,亦是老家。近日,臺北臨海同鄉會19位臺胞,跨越山海阻隔,重回故土,開啟為期8天的尋根之旅。其中最年長的92歲,最小的不到2歲,有11位臺胞還是首次回到他們的家鄉——浙江臨海。

  “這個就是麥蝦啊,和小時候媽媽做的好像。”在歡迎晚宴上,何苔麗、金苔苓、金苔蓉三姐妹又一次嘗到了小時候熟悉的味道。“那時媽媽會一手拿著碗,一手拿把刀,把碗裏的麵糰一條一條地劃落到沸騰的熱鍋裏,我們叫它‘面疙瘩’。媽媽告訴我們,這在家鄉臨海叫作‘麥蝦’。”

  品味地道老家美食的同時,三姐妹也不忘此行的主要目的——尋親。她們只知道親人的地址在臨海市括蒼鎮,更多的資訊則無從知曉。多虧在臨海市臺聯會會長陳輝的幫助下,三姐妹日前如願以償地找尋到了與自己70年未曾謀面的大哥及其家人。

  縱使海峽相隔,臺胞們從未停止尋親尋根的腳步。陳學金、姜明霞夫婦是第二次回家鄉臨海了。2017年6月,他們僅憑帶著父親關於家鄉記憶的手繪稿,在臨海桃渚鎮找到了自己先輩的祖墳,尋到了老家。

  “那裏竟同父親畫裏的圖像一模一樣。”陳學金感慨道,“今年不用在找了,因為我們已經找到了家,就想每年都能來看看它。”

  于不少臺胞而言,老家是內心深處溫暖的港灣,也是其魂牽夢繞的遠方。近年來,臺北臨海同鄉會常務監事、臺灣陽明大學教授馮濟敏幾乎年年都會回家鄉走走看看。今年5月,他就曾來為家鄉臺州學院醫學院的師生授課,助力家鄉醫學教育事業發展。

  “這次回鄉,我特地抽空辦了一張大陸的手機卡,辦了銀行賬戶並關聯了網銀,還去換領了大陸的駕駛證。”馮濟敏表示,“退休後我想用自己所學為家鄉做點貢獻,有了這裡的手機卡、銀行卡和駕駛證,未來將方便很多。”

  而今,越來越多的臺胞帶著年輕的後輩,踏上了尋根之旅。92歲的葉信康這一次帶上了他的兒女及孫輩共7人,一同回鄉尋根祭祖。

  葉信康告訴記者,“我們祖孫三代同行,讓他們認識家鄉,認識這邊的家人,了解家鄉的建設和繁榮,眼見為真,他們都感受到了。”回家當晚,分散在鎮江、寧波、椒江等地的親人紛紛趕回臨海河頭老家相聚,共敘親情。

  年少分手各東西,七十五載一瞬間。在臨海市臺聯會副會長胡斌的幫助下,葉信康得以與當年臨海縣立簡易師範學校的同學胡理清再次相聚,兩位92歲的老人熱淚相擁,令人動容。

  在臨海市張秀娟剪紙藝術館裏,葉信康的兒子葉和中帶著不到2歲的女兒小喬體驗剪紙。當大家得到非遺傳承人楊雨瀟老師的讚許時,葉和中笑談道:“不要看她現在還小哦,她可流著我們臨海人的血。”

  “無論時空環境如何改變,風不會不停,雨不會不歇,我們的根在這裡,臨海人對家鄉的向心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離別時分,臺北臨海同鄉會理事長楊聖志表示,“親是一家人,必能再相聚!”(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