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武漢比很多臺灣人想像中更現代更時尚

2019-07-10 14:06:00
來源:長江日報
字號

  六次來漢的臺灣博士向家鄉青年推薦武漢

  武漢比很多臺灣人想像中更現代更時尚

  “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要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在兩岸融合發展中建功立業”,9日下午,第十六屆湖北武漢臺灣周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奧運體操冠軍楊威等嘉賓作主題演講,分享各自事業和成長感悟,為兩岸青年成長髮展提供啟發,拉近彼此心理距離。

  圓冠軍夢創業夢都需要堅持

  楊威頗具人氣,亮相後即獲得兩岸青年的熱情歡呼。楊威用演講為兩岸青年成長、創業鼓勁、指路。他説,當自己16歲進入國家體操隊時,還不明白什麼是夢想,怎麼追夢。他難忘1997年,當他第一次代表中國走上國際賽場,看到來自世界各地、年齡相倣的選手同臺競技時,才真切有感:“原來,有那麼多年輕人都在追逐共同的夢想。”

  “登上領獎臺,我才發現,原來夢想的堅持如此有分量!”楊威現場展示2000年雪梨奧運會上,中國體操隊首次獲得男子團體冠軍時的領獎照片,他説每次看到它就百感交集,之前艱苦的訓練、比賽歷歷在目。“想當冠軍很艱辛,也很幸福,朝著一個目標不斷堅持就可以了。”

  楊威還展示了2018年中國臺北體操運動員李智凱獲得鞍馬世界冠軍的照片,已是體操國際裁判的楊威,由衷為這位臺灣同胞取得的成績而高興。由兩岸青年共同實現體操冠軍夢的經歷,楊威得出結論:體育和創業要取得成功,路子相同—— 樹立夢想,不斷堅持,不懈追夢。“體育和創業都離不開堅持,體育精神鼓勵每個人,追逐自己的夢想。”

  走得更近才能發展得更好

  “希望能幫助更多臺灣青年共用大陸經濟發展的紅利,”中國國民黨青工總會副總會長、臺北市青工總會總會長林杏兒在演講中説,根據一家臺灣媒體最新統計,目前居住在大陸的臺灣民眾已經超過100萬人,每年往返大陸的臺灣民眾達到500多萬人次,近年來,大陸也針對臺灣推出一系列惠臺政策,讓越來越多臺灣青年嚮往來大陸就學、就業、創業。

  “要讓更多臺灣青年有機會到大陸交流走訪”,林杏兒相信,兩岸青年更多的往來會更多地增進了解、推動各自發展。她建議,大陸有關方面進一步持續強化對臺灣青年的扶持措施,協助臺灣青年在大陸得到醫療勞工保險、生活住宅等保障。還需要運用各種創新手段,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寓教于樂地宣傳大陸與臺灣,合作舉辦更多兩岸音樂節、運動交流賽事、藝文展演等,增進兩岸青年心靈默契。“這好比一個大家庭,家裏每個成員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才能共圓中國夢。”

  在武漢能看到當今大陸有多不一樣

  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係博士劉薦宏曾6次來漢,2016年起,他連續參加由華師主辦的“陽光支教孔子行腳”支教活動,回顧支教經歷,他感慨,兩岸青年在一起合作非常順利、愉快,大家心靈相通、血脈相連,在一起很容易建立起深厚的情誼,達成心靈默契。

  劉薦宏告訴在場臺灣青年,武漢比很多臺灣人想像中更現代、更時尚。他難忘自己第一次來到武昌曇華林,立即被濃厚的文化氣息所感染。“這裡的文創産業與臺灣不相上下,甚至有些方面做得更好。”

  “‘武漢,每天不一樣!’這句城市形象口號可以親眼看見。”劉薦宏感受最深的是,近年來,武漢每年都會增長至少一條地鐵線路,在他熟悉的武漢街道上,地鐵出入口越來越多,“武漢發展之快令人震驚,這個城市有太多的可能性。”

  劉薦宏建議臺灣青年,來武漢要完成三個新鮮體驗:乘坐高鐵體驗“一日生活圈”、使用移動支付的便利、騎行共用單車遊走城市每個角落。“我們的未來可以從武漢出發,在這裡,你能看到當今大陸的不一樣。”

  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自2016年開始,已連續舉辦三屆。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由華中師範大學、湖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等主辦,以“青春築夢荊楚”為主題,重點在於落實湖北省“惠臺62條”政策,鼓勵臺灣青年來湖北創新創業。

  長江日報記者宋磊 通訊員韓江波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