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津臺同“粽”迎端午 共續兩岸媽祖緣

2019-07-01 14:5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臺北6月7日電(記者何自力 石龍洪)同“粽”迎端午,共續兩岸媽祖緣。正值端午佳節,“兩岸媽祖緣”文化交流活動正在臺灣持續進行。

  天津媽祖匯親團一行60余人于6月2日抵臺,先後前往大甲鎮瀾宮、臺中萬和宮、鹿港天后宮、麥寮拱范宮、嘉義頂埔震安宮,嘉義新港奉天宮進行兩岸媽祖匯親。

  6日下午,匯親團抵達第七站——雲林北港朝天宮。 匯親車隊駛入朝天宮廟區大橋,沿路民眾熱情高漲。伴隨著鞭炮聲,現場舞龍開道,“金聲順”“龍鳳獅”“彌勒團”“莊儀團”“將軍”隨行護駕……載著天津媽祖的超豪華寶鏨花車來到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锝與理監事等人親自迎接五位媽祖進駐朝天宮。隨後的進香儀式上,天津市媽祖文化促進會會長蔡長奎代表主祭,在場全體人士向兩岸的媽祖娘娘行敬禮。

  蔡長奎表示,兩岸同胞同宗同祖,同根同源。共祈媽祖,是希望護佑我們兩岸的中華兒女能四海同心,也希望兩岸同胞的緣分更加深篤,情分更趨穩固。

  當天下午,天津匯親團中“風箏魏”傳承人魏國秋為端午節的到來準備一份大禮。兩岸宮廟人士與信眾歡聚一堂,在朝天宮附近的廣場舉辦了別開生面的風箏放飛活動。象徵著“龍的傳人”、長達50米的巨龍風箏翱翔在天空。“風箏魏”的精工巧思引得在場民眾一陣讚嘆歡呼。

  據魏國秋介紹,這只龍形風箏由70節組成,歷時三個月才製作完成。

  “津味廟會”于6月7日早上在北港朝天宮廣場熱鬧登場。“津味廟會” 集萃了天津中華老字號、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産等15余個項目,包括泥人張、風箏魏、樂器張、蔡氏貢撣、聯升齋刺繡、捏面人、空竹、茶湯、書法、蛋雕、動偶鐘、鼻煙壺等。現場還有天津時調、京劇等傳統藝術表演,每一項都濃縮了天津文化的鮮明特色,展示了老天津獨特的文化韻味。

  一葉粽香,處處端陽。現場,兩岸同胞還一起包粽子、享美食。來自天津的非遺民俗老師向臺灣民眾講述了粽子的由來以及天津粽子的特色。

  北港朝天宮負責人表示,端午是我們中華兒女共同的傳統節日。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有著共同的文化和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據介紹, “兩岸媽祖緣”文化交流活動於6月1日在天津天后宮啟動,此次是天津天后宮五位媽祖首次一起赴臺,期間前往臺北、臺中、雲林、嘉義、高雄等地匯親,活動將於6月10日結束。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