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存知己,隔海若比鄰——40年新成就揮寫津臺交流合作新華章

2019-07-01 14: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媒體人在中國(天津)自由貿易區進行採訪。(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台灣網10月25日訊 津雖古邑,其命維新。1991年,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獲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提出“要著力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快打造美麗天津”的重要要求;2015年4月,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這一幕幕重要時刻匯聚成天津改革開放40年來的關鍵節點。10月21日至24日,參加首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活動的兩岸記者來到天津,親身感受改革開放40年來天津經濟社會文化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刻體會到這為深化津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譜就了新華章。

  改革開放40年天津各領域面貌處處新,成就顯著

  永葆活力:制度創新引領天津經濟高品質發展

  “天津自貿區成立以來,制度創新成效明顯,新興産業實現突破,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天津自貿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張忠東介紹了天津自貿區的基本情況、創新舉措和已有成果。以金融開放創新為例,他説,天津自貿區積極打造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金融政策體系,“金改30條”(《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金融支援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指導意見》)准予實施的政策已全部落地。

  兩岸媒體人來到天津金城銀行進行參訪。(台灣網 陳佳慧 攝)

  金城銀行是天津自貿區內註冊設立的唯一一家民營銀行,該行行銷總監李克文表示,金城銀行依託天津自貿區發展,同時也針對其優勢業務提供相關金融産品,雙方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參觀天津自貿區後,臺灣指傳媒社長遊勝鈞對記者説,自貿區將各類審批程式簡化,並搭配金融方面的改革措施,可成為引領天津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火車頭”。臺灣《遠望》雜誌社記者張惠閔表示,“在自貿區親眼看到大陸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成就,作為中國人,感到非常驕傲”。

  厚積薄發:文化傳承助推天津軟實力長足進步

  天津“地當九河津要,路通九省舟車”,擁有600餘年的建城史,歷史底蘊厚重,誕生了商貿文化、民俗文化和宮廟文化,百花齊放,深接地氣,影響後世至遠。

  兩岸媒體人參觀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産博物館。(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在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産博物館,桂順齋的京八件、天寶樓的津醬肉、果仁張的琥珀核桃等,使兩岸記者饞涎欲滴。在狗不理包子總店,大家一邊品嘗著如雷貫耳的狗不理包子,一邊欣賞著資深藝人表演的快板。夜幕中的元升茶樓高朋滿座,京韻大鼓令人感嘆著歲月蒼茫,相聲曲藝又為大家帶來爽朗的笑聲。

  “沒想到天津飲食文化如此豐富”,臺灣今日新聞記者吳文勝感到很驚訝。他認為,這説明天津向來商貿興盛,車水馬龍,往來舟楫不絕,由此交融出鹹甜適口、南北皆宜的飲食風味和相容並蓄、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始建於元泰定三年(1326年)的天后宮內,媽祖塑像神情祥和,儀態端莊,戴鳳冠,披霞帔,每年都有眾多善男信女來此朝拜。“之前完全不知道在華北會有媽祖信仰,更不用説天津天后宮是世界三大媽祖廟之一”,臺灣中時電子報記者何勁松表達著自己的驚奇。他説,“媽祖信仰在臺灣民間信仰中佔據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來此會有很溫暖的感覺”。

  改革開放40年來,天津文化並未滿足於過去而徘徊不前,它與潮流相結合,同時代共步伐,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標著“熟梨糕”“耳朵眼兒”等字樣的手機外殼、繪著意式風情區內教堂和雕像的絲巾、畫有“十八街”麻花形象的沙發墊……展現在兩岸記者眼前的這一系列文創産品出自角度創新設計公司之手,該公司就天津傳統文化已開發出多種産品。期間,兩岸記者還乘船遊覽海河夜景,沿岸既有金碧輝煌高樓大廈,還有具各國風格的近代建築群,集中西文化、傳統現代于一體。濱海新區圖書館則被譽為“中國最美圖書館”,大廳兩側呈階梯狀,象徵“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至理名言。該館副館長劉秀峰對兩岸記者表達了對這座圖書館的期許——不斷完善,與讀者共同成長。

  兩岸媒體人參訪天津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管委會。(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匠心獨運:科技變革帶動天津産業轉型升級

  “高新區現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2個,佔天津的四分之一;每年企業專利申請量均佔天津的60%以上”,在天津高新區管委會展廳裏,負責人進行了詳細介紹。展廳展出的網路安全提供商360、國內安全等級最高的銀河麒麟作業系統、中國首臺百億億次超算原型系統、填補國內深水油田開發建設空白的“海洋石油201”等等,讓參訪者一目了然地看到高新區強大的科研實力。

  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是大陸第一家從事全系列水下機器人研發的公司。該公司面向軍事和工業級用戶、個人消費級用戶分別提供不同類型的水下智慧裝備。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目前申請授權專利135項,其中發明專利42項,現有員研發人員100人,成為行業領軍企業。

  在零氪科技數據運營總部,相關負責人向兩岸記者介紹道,“零氪科技是大陸最大的醫療大數據服務商,旗下大數據系統已加工整理了超過50萬份有效病歷,覆蓋2000余種疾病”。

  “臺灣一直認為自己在高科技上保有優勢,但參觀天津高新區之後,才發現這裡值得臺灣學習”,何勁松感慨道,“臺灣高科技産業也應繼續升級換代,趕上時代潮流”。

  深化津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開闢兩地共贏廣闊前景

  10月21日,中共天津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冀國強會見了兩岸記者。他強調,“當前大陸政治穩定、經濟環境良好,為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天津歡迎臺灣人才來此創業,在祖國大陸展現出新的作為”。改革開放40年來,天津取得各方面的耀眼成就,進一步為津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搭建了嶄新平臺,構築了穩固橋梁,讓兩地合作共贏成為可能。

  互惠互利:經貿合作逐步深入

  吳文勝在參觀天津自貿區後説,“自貿區以1枚公章取代以前的109枚公章,1天可辦完註冊企業所需的各種證照,這對有意來此投資貿易的臺商來説是非常便利、友善的”。

  李克文説,“歷史上的金城銀行便以服務民族經濟為己任,因此,臺資企業也是我們服務的重點。我們將積極支援臺企在天津尤其是在自貿區的發展”。

  “永豐金控本已在外地設立永豐金國際租賃公司,但它只能從事租賃業務”,該公司負責人毫不諱言地指出,“然而,由於天津自貿區的政策更為開放、寬鬆,我們還可從事商業保理、貿易融資等業務”。

  在天津自貿區天津港東疆片區,記者了解到,目前,天津港共有五條前往臺灣的集裝箱貨輪航線,覆蓋高雄、臺中、基隆等港口;2017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9.2萬標準箱,較2018年底航線開通之初增長了14倍之多;2018年1月至9月,完成15.12萬標準箱,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兩岸媒體人參訪天津天后宮。(台灣網 陳佳慧 攝)

  血脈相連:文化交流持續熱絡

  “天下媽祖一家親”,面對兩岸記者,天津天后宮管委會負責人如是説。記者在天后宮正殿看到,這裡供奉著從臺灣大甲鎮瀾宮、新港奉天宮、南方澳南天宮等分靈而來的媽祖金身,還有臺灣北港朝天宮題贈的“四海同光”匾額,充分表明瞭媽祖文化是連接兩岸同胞的一個精神紐帶。

  何勁松表示,“天津天后宮與臺灣各地媽祖廟有很多往來,這是很好的。在增進兩岸同胞相互了解上,民間交流可能往往發揮更有效的作用;因為我們信仰同一位神,所以原本很多的戒心和隔閡會自然而然地放下了”。

  “臺灣在城市圖書館運營、社區圖書室建設等方面具有良好經驗,值得天津借鑒”,劉秀峰在濱海新區圖書館對兩岸記者説,目前已收到臺灣新北市有關機構和圖書館的邀請,過段時間將赴臺開展天津新北間的文化和圖書交流。

  兩岸媒體人參觀天津創業公社、創業學院。(台灣網 陳佳慧 攝)

  共贏未來:青年創業風潮顯現

  “近年來,創業學院一直在努力幫助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天津創業學院院長、臺灣學者陳炳宏對兩岸記者表示,“創業學院為臺灣青年創業者解決關於大陸資本模式、商業計劃書、品牌行銷與推廣、工商財稅法律等方面的問題”。據了解,創業學院將有志於來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組織起來,首先在島內展開一定時間的培訓,然後將各類創意在臺“孵化”,等條件成熟後再到大陸發展,從而準備充分,降低失敗風險。

  “31條措施”發佈後,各地各部門結合自身實際,緊鑼密鼓,加緊推動貫徹落實。2018年7月,為進一步促進臺資企業在天津更好更快發展,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天津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天津市正式發佈《關於進一步促進津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計52條。這將為深化津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提供新的強勁動力,吸引更多臺灣同胞來津生活、定居。“如今,改革開放邁入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臺灣同胞也應同大陸同胞一道,承擔起這份歷史重任,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張惠閔聲音輕柔卻語氣堅定地説。(台灣網特約記者、《兩岸關係》雜誌社記者郝沛然)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