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9京臺社區發展論壇在高雄佛光山成功舉辦

2019-06-20 13: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編者按:作為海峽兩岸基層社區最大的民間交流盛會,第六屆京臺社區發展論壇于2019年6月2日至3日在臺灣高雄成功舉辦。2014年,以“同心築夢,共促發展”為主題的首屆京臺社區發展論壇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辦,揭開了兩岸基層社區交流合作的序幕。京臺社區發展論壇已經走過6個年頭,參與論壇及系列交流活動的京臺兩地同胞將近上萬人次,每年舉辦京臺社區發展論壇是兩岸同胞,尤其是京臺兩地基層社區工作者共同的願望和期待。

  賦能兩岸社區 共促地方創生

  由臺灣原鄉文化暨社區發展協會、中華民族致公文化總會、北京海峽兩岸社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大高雄平長海峽社區交流協會、北京市通州區社會組織聯合會聯合主辦的2019第六屆京臺社區發展論壇,于6月2日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順利開幕。本屆論壇以“社區賦能 地方創生”為議題,兩岸社會領域專家學者及基層實踐者近400人圍繞智慧社區養老、社區志願服務、社區工作實務探討與交流進行互動分享。

  2019第六屆京臺社區發展論壇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順利開幕

  京臺兩地新老朋友共襄盛舉匯聚一堂

  本屆論壇為歷年來最熱烈、迴響最大的一次,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出席論壇,表達了高雄市政府對此次論壇與交流的歡迎之意。北京市臺辦副主任李長遠、北京市民政局副巡視員陳世坤、通州區人大副主任張紹武及通州、東城、朝陽、昌平、平谷、懷柔、密雲等區基層社區交流團參加了論壇。

  論壇上,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達了星雲大師對本屆論壇的祝賀與對兩岸基層代表的關懷。如常法師表示,人間佛教的基本精神就是走入社區、基層,沒有階層、族群之分。她希望京臺社區發展論壇成為兩岸民眾相互溝通、了解,且有來有往進而達到一家親,由“同心築夢”到“共促發展”,讓兩岸更和平、社會更和諧、人民更幸福的動力。

  原鄉文化暨社區發展協會蘇進強理事長強調社區營造最重要的價值,在於能夠“相互尊重、包容、欣賞、分享”

  論壇主辦單位、臺灣主辦單位原鄉文化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蘇進強在致辭表示,社區發展、社區營造的目標,就是讓住在社區的夥伴,不分男女老少,不論來自何方,都能在社區的共同家園中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包容、欣賞、分享。他指出,社區發展是一件“沒完沒了”,涵蓋管理、教育、環境保護、居民健康與安全等各個面相的事務,主其事者必須以服務代替領導,用同理心換位思考的角度來看待社區的大小事。而社區本身也不能凡事都仰賴政府給力,更重要的是,自己本身也要“培力”才能真正共謀、共議、與時俱進,這就是本屆論壇“社區賦能,地方創生”所要研討的主題。他期許藉由此次論壇專家學者和實務工作者的智慧碰撞,為京臺兩地建構社區賦能與地方創生的新地圖。

  北京海峽兩岸社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俊華指出了京臺基層交流的三大作用

  論壇主辦單位、北京海峽兩岸社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俊華在致辭時説,京臺社區發展論壇已經召開了六屆,一年一會,六年堅守,相見喜悅,彼此認同。京臺社區發展論壇與社區幹部間的交流互訪與專業培訓,已是京臺基層交流最重要的機制與平臺。他指出,京臺基層交流發揮了三大作用。一是人相近,情相通,心相交。常來往,方成其久遠,心相交,方人情相通,兩岸共同締造了人、文、地、景、産、服“六位一體”和官、學、産、研、企“五維互動”。二是手牽手、心連心、根連根。兩岸基層根植社區,經驗互鑒,成果分享,大家彼此尊重,彼此欣賞,彼此包容,同唱、同跳、同演、同説。三是兩岸緣,一家親,一家人。人造社區,社區造人,社區營造就是釋放“家”文化的公共情懷,基層交流就是大家共建同頻社群,小家變大家,大家變家園。賦能社區,連接於人,激活社區的活力,創生地方的生機,關鍵在人,根本在幹。

  高雄市葉匡時副市長強調社區發展必須與時俱進

  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特別肯定了京臺社區發展論壇的基層性、民間性、開放性特色。他指出,隨著時代的變遷,臺灣社區建設也不再只是硬體設施,而是涵括了生産、生態、生活,與大陸近年來積極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其實是殊途同歸。他希望透過兩岸社造專家的討論、切磋與到高雄社區實地的參訪,達到“社區賦能,地方創生”的目的,期盼這樣的論壇與社區交流能再擴大舉辦。

  北京市民政局副巡視員陳世坤在致辭中指出,社區營造或社會建設的核心就是群眾,以民為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讓老百姓有幸福感和獲得感,就是社區發展的重要目標。他表示,大陸地區29個部門聯合公佈了31條促進京臺兩地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措施,北京市也提出了55條積極落實中央31條,舉辦京臺社區發展論壇正是其中的一項。他特別讚揚了京臺社區發展論壇與交流參訪,已成為兩岸人民開啟基層互通有無、相互理解、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重要渠道。

  通州區人大副主任張紹武表示,通州區十分歡迎高雄市民造訪,更期待藉由論壇與社區參訪,開拓兩岸更寬更廣的基層交流。他指出,北京十分重視老城區的修護與地方環保生態的永續發展,這些都有賴社區居民的共謀、共理,如何整合社會組識,讓社區少一些行政框架、多一些服務效能,值得向臺灣學習。社區營造最重要的是社區居民,而非只是地方公務部門,而這正是本屆論壇“社區賦能,地方創生”所要探討的主題。

  2019京臺社區發展論壇會務顧問聘任儀式

  京臺健康社區促進戰略合作三方簽約

  在京臺兩地與會代表的共同見證下,大會舉行了“2019京臺社區發展論壇會務顧問聘任儀式”,北京工業大學社會工作係副主任李翕然、北京市通州區行政學院副教授林學達、北京宏調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吳垠、中華臺灣少數民族文旅事業交流協會主任委員張金生、南投縣長青老人服務協會理事長王子華等京臺兩地專家學者及社造實務者共8人受聘為京臺社區發展論壇第五批顧問。

  大會同時舉行了京臺健康社區促進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臺灣原鄉文化暨社區發展協會、北京海峽兩岸社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市通州區社會組織聯合會三方約定,共同推動健康社區促進中心建設,共同搭建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式交流合作平臺:圍繞長期照護,開展京臺養老交流;圍繞人才培育,開展遠端護理培訓;舉辦視頻連線,共同組織京臺社區健康教育活動。

  兩岸同理同根 交流同頻共振

  6月2日下午,京臺社區發展論壇主辦單位、臺灣村裏基層建設促進會、大高雄里長主席聯誼會及北京通州區、密雲區等京臺兩地基層社區的新老朋友匯聚一堂。第六屆京臺社區發展論壇延續去年做法,召開了“2019京臺社區村裏基層座談會”,旨在讓京臺兩地基層工作者在共同締造中積極“發聲”,為深化兩岸社區交流合作不斷獻計獻策。

  京臺兩地基層代表共同參與座談展望未來

  高雄市民政局局長曹桓榮出席座談並致辭。他強調了京臺基層交流對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分享了臺灣村裏社區“以服務代替領導”的經驗,並指出,目標明確、善於用人、有同理心和以身作是政府公共部門服務市民的4個最重要的出發點。

  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黨委副書記李樹東、密雲區檀營地區辦事處主任張波也分別在座談會上致辭。李樹東書記表示,臺灣社區民眾的友善、街道的整潔令人印象深刻,他以本身服務基層的經驗,提出“民眾的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張波主任表示,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京臺社區交流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臺灣的社區營造經驗豐富,各地“垃圾不落地”及環保分類的做法令人欽佩。

  新近當選大高雄里長主席聯誼會會長、大高雄里長主席市政推展會理事長,本身也擔任鳳山區誠義裏里長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劉啟芳,偕同鳳山、彌陀、旗山、甲仙、大樹等區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里長近百人參加了此次座談。劉啟芳非常肯定主辦單位舉辦京臺社區發展論壇的用心,表示京臺社區雖相隔兩地,看似遙遠,卻十分親近,毫無隔閡。他表示,在臺灣,每個社區有不一樣的訴求跟活化,村里長在基層的服務一直以個人為單位,以個體服務為主要目標,所以都是單打獨鬥。受今年論壇的啟發,希望將來可以做一個整體的規劃,由一個裏帶動五個裏,甚至十個裏、一百個裏,大家連結起來,攜手交流,共促發展,這應該是我們未來的方向。

  臺灣村裏基層建設促進會也是臺灣村里長聯誼會總會榮譽總會長的郭雲輝表示,他深入參與兩岸交流,京臺社區發展論壇是辦得最接地氣的論壇。在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而創造最美風景的就是基層。村里長是基層的行政系統,臺灣7851個村里長,16萬個鄰長,每一個村里長、鄰長所率領的各類志工團隊總共160萬人。民政局通過福利政策、鼓勵措施,協同社會企業動員所有的志工夥伴來營造社區,幫扶老人及弱勢群體,志工被賦予榮譽感、激發向心力,成為創造臺灣之美的源動力。他表示,大陸的建設突飛猛進,有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地方,而臺灣的基層文化、志工服務根深蒂固,值得大陸來交流。他進一步指出,基層的聲音才是兩岸交流的指標,基層的動向才是臺灣真正的民意。

  甲仙區、旗山區等多位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也相繼在座談會上發言。北京通州區于家務鄉仇莊村書記王書信、梨園鎮雲景北裏社區書記蘇娥,分別以“讓孝道光輝照耀中華”“歡樂雲景、幸福家園”進行了分享。

  北京基層社區參訪團走進村裏社區,開展實地參訪

  本屆論壇還組織了京臺智慧社區養老和志願服務交流會,通州區委社工委書記儲懷森、通州區民政局副局長王章興分別致辭,京臺兩地近20位社造領域專家學者和社區基層工作者在本屆論壇上做了精彩演講。

  論壇期間,通州、昌平、平谷、懷柔、密雲等區基層社區參訪團還走進村裏社區,開展實地參訪,與臺灣基層工作者進行了深入交流。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