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專家學者研討“新時代和平統一的理論與實踐”:為兩岸和平統一夯實基礎

2019-06-05 10:48: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必然成為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選擇。”近日在湖南嶽陽舉行的全國臺灣研究會2019年學術年會上,來自全國各地40余位涉臺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和平統一的理論與實踐”主題提出各自的觀點和建言。

  和平統一最符合中華民族利益

  新時代下,如何看待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時機和路徑?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郭振家認為,和平統一最符合中華民族利益,但兩岸和平統一的實現面臨著島內分裂勢力、外部勢力干涉的挑戰。“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達成,需要集思廣益,攻堅克難,深化交流,共同努力。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表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必然成為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選擇。要達成“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兩岸都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臺灣方面在國家認同及統一意願上有鴻溝待消弭,大陸方面在思想認識及行動方式上也有進一步的解放空間。

  廣東省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平楠表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的提出,將和平統一方向明確化。相信廣東改革開放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共贏的故事可以觸動廣大臺胞心靈,從而推動兩岸發展共贏。

  兩岸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與會專家認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將使兩岸從利益共同體昇華到心靈契合的命運共同體,為和平統一夯實基礎。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副所長肖日葵認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是大勢所趨。只有繼續促進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同時不斷推動兩岸社會融合發展,使兩岸從利益共同體昇華到心靈契合的命運共同體,才能實現國家有機統一。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副主任任揮認為,實踐證明,兩岸同胞在融合發展過程中會互相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兩岸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是歷史必然。兩岸融合發展是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主方向,從經濟融合到經濟社會融合,到全方位能融盡融,兩岸融合發展應逐漸深入並不斷充實完善。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臺資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明表示,近幾年,雖受民進黨當局阻撓,兩岸經濟合作的發展勢頭卻沒有改變。兩岸經濟合作正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融合局面,為兩岸和平統一夯實基礎。

  讓臺胞更多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兩岸要如何實現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與會專家們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肖日葵認為,兩岸融合發展要以兩岸人民福祉為中心,以包容、共用、發展為特徵,重點之一在於讓更多臺灣同胞更好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共用大陸發展成果,使他們的獲得感不斷增強,進而更加支援和投入到統一事業中來。大陸出臺以“31條措施”為代表的一系列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對臺公共政策,營造了良好氛圍,增強了對臺灣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的吸引力,成效顯著。

  張平楠認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粵港澳大灣區也是臺灣優勢産業、人才大展身手的舞臺,併為臺灣優質産品提供廣闊市場,在深化兩岸共贏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粵臺兩地交流合作熱絡,粵港澳大灣區在對臺講好“一國兩制”下共贏發展的故事方面大有可為。要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兩岸同胞之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共贏,讓臺灣同胞更加認同“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的意義和價值。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沈永峰認為,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和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無法阻擋,無論出於“中國人要幫中國人”的血脈呼喚,還是順應潮流大勢積極有為的開拓進取,都需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要著眼“聚同化異”來推進融合發展,要以落實“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和“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來推進融合發展,要結合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來推進融合發展。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