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平潭:“閩臺合作的窗口”越開越大

2019-04-18 15:5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平潭4月18日電 題:平潭:“閩臺合作的窗口”越開越大

  作者 閆旭

  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澳前鎮東澳村的猴研島上,巨石被臺灣海峽的風浪雕琢得形態萬千,一塊高3米、寬5米的石碑告訴到此的遊人:這裡距臺灣新竹南寮漁港僅68海裏,相當於126公里,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

  近臺優勢,使平潭與臺灣的密切交往由來已久。早在大陸改革開放初期,臺灣漁民便常來平潭避風、補給,平潭也率先獲批設立了臺輪停泊點和臺胞接待站。

  平潭的老漁民記得,彼時,臺灣漁民常隨船捎帶少量日用品,與平潭漁民在海面上交換黃花魚、梭子蟹等;到後來,兩岸小額貿易漸漸興起。

  2009年綜合實驗區成立,平潭迎來“千年一遇”的發展時機。作為大陸唯一對臺綜合實驗區,平潭近年來不斷推進與臺灣的經濟全面對接、文化深度交流、社會融合發展,建設兩岸共同家園,成為“閩臺合作的窗口”。

  平潭澳前臺灣小鎮,也是遠近聞名的平潭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這裡各色臺灣商品琳瑯滿目,遊人絡繹不絕,運送貨物的車輛川流不息。自2014年6月開業至今年3月,澳前臺灣小鎮累計進口臺灣商品約33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今年首季進口約1.9億元,同比增長約11.8%。

  臺灣青年黃毓升去年註冊成立平潭巧格莉特食品有限公司,在澳前臺灣小鎮開起一家巧克力店。“在大陸拓展市場,需要一個‘登陸’試驗的基地,看能不能被大陸消費者接受,平潭是最好的選擇。”

  吸引黃毓升來到平潭的因素很多:“出入方便,一天內可以往返臺灣;貨運便利,物流成本低;針對我們臺青,有很多政策扶持,有薪資和住房的補貼,減輕了創業者的壓力。”

  最令黃毓升看好在平潭創業前景的是,“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越來越好,到了旺季人潮如織,會有很大的市場。”

  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相關人員告訴記者,澳前臺灣小鎮重點引進從事對台貿易、物流、旅遊、文化創意類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入駐,現已簽約落位270個商鋪,其中包括12個臺灣縣市主題館,194個臺灣品牌旗艦店和特色商鋪。

  越來越多的臺胞來到平潭,進入貿易、文創、餐飲、科技、旅遊等行業就業創業。平潭打造以澳前臺灣小鎮、臺灣創業園、北港文創村為載體的兩岸創新、創業、創造基地,對臺灣專業人士、青年創業就業給予生活津貼、安家補助,吸引兩岸青年創客入駐。

  為方便臺胞來就業創業,平潭分批開展對臺灣地區同類(或類似)職業資格的比對與採信工作,併發放相應的採信證明。不久前,30名臺灣美容師來到平潭,通過認證換取了大陸美容師證件。

  福建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發揮自貿試驗區引領作用,積極開展“一區兩標”試驗,爭取在平潭設立兩岸職業資格認證與考試中心,推進構建完備的兩岸執業資格對接、備案、採認、考核、培訓、監督管理機制。

  平潭亦試點開展對臺灣方面認證認可結果和檢測結果的採信工作,為實現“一張證書,兩岸互認”邁出了第一步;建立兩岸仲裁合作機制,設立大陸首個海峽兩岸仲裁中心,助推臺資企業紮根發展。

  不止於此,首創聘請臺灣村里長擔任村(居)委會執行主任,舉辦兩岸職工自行車賽、壘球、風箏沖浪節等文體賽事……平潭的兩岸基層交流越來越豐富,讓兩岸民眾越走越親。

  踏訪平潭,“綜合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遊島”的政策疊加、三輪驅動,“一島兩標、包容共存、融合發展、兩岸共贏”發展思路的先行先試,讓記者充分感受到這個“閩臺合作的窗口”越開越大。(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