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廈門與高雄:新“雙城記”可期

2019-03-25 08:0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海觀瀾)廈門與高雄:新“雙城記”可期

  中新社廈門3月24日電 (楊伏山 黃咏綢)幾天后,臺灣高雄市市長韓國瑜將抵廈門參訪。此前,廈門市市長莊稼漢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活動中對此表示“非常期待”。

  在上海與臺北“雙城記”之外,廈門與高雄如何實現兩岸城市交流的新突破,給外界留下廣闊的遐想空間。

  身為韓國瑜擔任召集人的高雄市兩岸工作小組成員之一,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吳家瑩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認為,廈門有著與高雄相似的生活氣息和語言優勢,這種親近感是其他城市所無法比擬的;兩個城市發展架構相似,高雄通過廈門進入大陸經濟圈內,“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他説,今年2月14日廈門臺商到高雄參加“南方崛起:創富高雄”論壇時,他就對韓國瑜提出廈門與高雄設立“雙港論壇”的建言。

  廈門與高雄的雙城交流其來有自,特別是廈門港與高雄港的互動往來,更是見證了兩岸“三通”的發展。如今,這兩個“兄弟港”正走向競合雙贏。

  今年2月,一批1200噸農漁産品由高雄港運到廈門,經廈門銷往大陸各地。3月,來自高雄的首批貨物通過海運從臺灣運至廈門,再搭乘中歐(廈門)班列發往莫斯科,標誌著臺灣經廈門至俄羅斯的此一新物流通道開通。

  “海陸聯運”讓高雄貨物可以行銷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貨運時間的縮短,對於高雄農産品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行銷,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吳家瑩説。

  在廈門經營臺灣水果的臺商溫仁得也認為,高雄與廈門都是港口城市,重要的是貨暢其流,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兩個城市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連接起來,可共謀其利。

  除了港口航運的密切往來,兩個城市之間在學術教育、旅遊、宗教和産業融合上的交流合作也日益深化。

  自2011年伊始,廈門大學與廣州中山大學、高雄中山大學已攜手舉辦六屆“山海論壇”,建立起包括教師互訪、學生互換、聯合會議、科研合作在內的密切合作。該論壇已成為兩岸三校間重要學術交流合作平臺。

  2013年3月,高雄、屏東觀光業界組團來到廈門,向陸客行銷宗教之旅。今年4月,高雄旅遊業界將再次來廈門參展第十五屆海峽旅遊博覽會。廈門建發國旅集團董事長兼CEO陳麗霜認為,兩地旅遊業界加強交流合作“是必然的”。

  經貿合作是兩岸城市交流的主要議題。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教授看來,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與高雄自由貿易港區對接合作,包括在法規政策、基礎設施、資訊、監管、産業等方面,可以作為廈門與高雄之間城市交流的重要議題。

  “兩個城市間的密切交流,對於通關便利化、貿易便利化有極大的帶動作用。”唐永紅説,相較于上海、臺北的城市交流,廈門與高雄的交流應更加注重交流的實際成效。

  “希望通過廈門、高雄兩個城市的交流,能夠看到因為交流而呈現出來的面貌特徵,特別是兩市的民眾能夠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唐永紅也坦承,對於兩個城市之間更進一步的交流,還需要臺灣當局更加開放地面對這個問題。

  今年5月,廈門臺商協會將赴臺徵才,首站定於高雄,計劃提供2200個職位。吳家瑩向記者表示,大陸近年推出眾多含金量高且接地氣的政策措施,廈門鼓勵臺灣青年來就業創業,廈門臺企發展也需要大量人才,“來廈門發展,現在正是很好的時機。”(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