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贈臺大熊貓“圓圓”進入發情高峰期 臺北動物園為其人工授精

2019-03-05 08:4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臺北3月4日電(記者章利新、劉斐)臺北動物園4日透露,大陸贈臺雌性大熊貓“圓圓”2日已達到發情高峰,動物園方面分別在1日下午、 2日上午及3日清晨為“圓圓”進行人工授精,希望能夠把握住一年一度的最佳繁殖時機。

  據臺北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介紹,從2月18日開始,保育員觀察到“圓圓”進入發情期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動物園從各項行為指標及荷爾蒙指數等專業數值研判,“圓圓”于3月2日達到發情高峰。

  為把握最佳繁殖期,動物園大熊貓繁殖工作小組1日下午先以冷凍精液,完成第1次人工授精,並在2日上午採得贈臺雄性大熊貓“團團”1.2ml的精液,同時為“圓圓”注入部分稀釋新鮮精液;在推估出“圓圓”排卵的黃金期後,再于3日清晨為“圓圓”進行第3次人工授精。

  這次為“團團”和“圓圓”繁殖服務的“紅娘群”包括保育員、獸醫師及多位專家,其中來自四川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專家周應敏特別提供大熊貓繁殖非常寶貴的實務經驗,兩岸專家一同為把握一年一度的大熊貓黃金繁殖期而努力。

  目前“團團”的體重為119公斤,“圓圓”的體重為110公斤。在最近的臺灣4天連假中,動物園每日涌入近4萬名遊客,大熊貓館仍是最受歡迎的館舍之一。

  曹先紹表示,很多眼尖的遊客或許已經發現,大熊貓館最近幾天常常都只有“團團”和“圓圓”的孩子、可愛的“圓仔”獨挑大梁。這是為了“團團”和“圓圓”的終身大事著想,動物園配合“圓圓”的荷爾蒙指數與行為樣態,機動調整大貓熊個體的活動地點。

  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于2008年12月赴臺,次年的農曆大年初一首次與臺灣民眾見面。2013年7月,“圓圓”産下首只幼崽“圓仔”。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