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春聯裏的臺灣年味:傳統也有變奏

2019-02-07 08:2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臺北2月6日電(記者章利新、劉斐)過年寫春聯、貼春聯,是兩岸中國人共有的習俗。春節前後,島內人士上至書法名家下至小學生紛紛揮毫,用一副副紅色春聯迎春納福。
  春節前夕,80位書法名家會聚臺北圓山大飯店大廳,現場潑墨,書寫春聯。每套春聯包括對聯、橫批、吉祥句等,紅紙翰墨充滿年節味道。書法家們的精湛技藝,讓參觀者們駐足讚嘆。
  據了解,這一活動於30年前發起,將書法推廣與春節年俗結合起來,如今已在臺灣遍地開花,成為一項重要春節文化活動。
  飯店內,名家春聯贈送活動引來排隊人潮。圓山大飯店表示,揮毫活動不僅可以弘揚書法文化,更能讓飯店內的海外遊客有機會接觸、了解書法之美,認識華人貼春聯的習俗。 
  參與春聯揮毫活動的臺灣中華書學會會長張炳煌告訴記者,春聯文化源遠流長,以前的大宅門口很適合貼對聯加橫批,能充分展現文字書法之美和寓意之美。用這樣的方式迎接春節的到來,非常優雅喜氣。“現在因為居住條件變化,春聯也日益小巧精緻,在臺灣多數人家只貼一副或一個斗方。” 
  張炳煌説:“從內容上看,春聯裏的吉祥話多數都是從我們的老祖宗那裏傳下來的,兩岸都通用。臺灣因為地理原因,四季如春,所以春聯裏‘春’的概念更突出一些。” 
  島內多所學校近日也舉辦大型寫春聯活動。其中,花蓮縣舉辦的“歡喜過好年、大家寫春聯”活動會聚當地16所學校、400多位學生,讓孩子們體驗墨香飄揚的中華文化。在書法名家現場指導下,學生們紛紛寫下吉祥話:“豬公滿滿平平安安”“好財頭好運旺旺來”“春光先到吉人家”……童言童語和稚氣筆畫,相當可愛。 
  花蓮縣文化局表示,書法是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的經典。有鋻於臺灣年輕學子沉迷手機,對手寫文字日益陌生,因此舉辦活動讓孩子們親近書法,未來會把推廣書法藝術當成重點工作。 
  在臺北年貨大街,除了傳統春聯熱銷之外,走創意路線的另類春聯也引人注目。這些春聯一改傳統文縐縐的吉祥話,寫道:“今年一定要瘦”“老娘今年不要嫁”“桃花滿滿”“掌上明‘豬’”……讓年輕人覺得“接地氣”,受到熱捧。 
  在年貨大街寫春聯的林宣佑是臺灣政治大學二年級學生,他把“豬隊友掰(遠離‘豬隊友’)”“豬事大吉”寫成春聯,並把豬的形象融入其中。 
  “希望我的春聯給大家帶來喜氣和樂趣。”林宣佑説,他在父母的督促下堅持練習書法超過十年,慢慢從中感受到漢字之美,享受到書寫之樂。 
  為了吸引更多人揮毫春聯練習書法,張炳煌今年春節期間大力推動以數字化工具“e筆”寫春聯活動,將新技術新工具與書法藝術結合,讓春節揚起科技風。 
  過去寫春聯要磨墨,準備紙張和毛筆,如今有平板電腦就可以。張炳煌自2000年初就開始研究將書法數字化,終於實現觸控筆精細模擬毛筆的效果。在圓山大飯店的e筆寫春聯區,參觀者爭相體驗,其中既有年長者,也有學生。 
  “筆墨當隨時代走。”張炳煌説,利用專門的App,在平板電腦用e筆寫春聯,降低了書法的門檻,而且寫完就可以通過手機分享到社交平臺,讓書寫者更容易産生成就感,進而培養興趣。 
  “推廣書法,必須要讓它和生活産生聯繫。寫春聯,用e筆,都是吸引人進入漢字美學世界的好路徑。”張炳煌説。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