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春走基層之臺灣屏東縣:我來做桌雲南菜 歡迎家鄉朋友來

2019-02-04 00: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第二屆“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交流月媒體團與社區居民共同觀看社區情況簡介。

  第二屆“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交流月媒體團與社區居民共同觀看社區情況簡介。 (台灣網 全志強 攝)

  台灣網2月3日臺灣高雄訊 (記者 全志強)唱歌跳舞、洗菜設宴、互道祝福。春節將至,在臺灣的第二屆“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交流月媒體團2日赴屏東縣裏港雲南同鄉會,與在臺雲南籍同胞相聚。不變的鄉音、熟悉的民族服飾、熱情的歌謠,讓大家感受到了濃濃的鄉情和暖暖的祝福。

  屏東縣裏崗鄉定遠社區位於屏東縣西北端,社區大多數居民均為雲南籍。定遠社區因“香料”聞名,走進社區,便有陣陣清香味道撲鼻,讓人神清氣爽。潑水節、米幹節、雲南美食……路旁廣告牌上展示著這裡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過講起以前,社區居民回憶,這裡曾經礪石遍佈、寸草不生,不適宜生活居住。但經過老一輩人的努力,如今這裡已經鳥語花香,還建起了“雲南香料園”。定居在臺灣的雲南鄉親通過不斷努力奮鬥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出生在臺灣的白黃興,是臺灣雲南籍鄉親的第二代,雖從小生長在臺灣,卻能説一口流利的雲南話,他告訴記者:“我們會説雲南話,吃雲南菜,過雲南的節日。今天,雲南的鄉親們過來看望我們,真的好親切!”

  與定遠社區結緣18年的臺灣大仁科技大學許美芳教授告訴記者,2001年,與希望共同發展社區的前理事長相識,而後,這些年來,她經常帶著學校裏的學生來社區當義工,編寫當地“香料植物志”。還一同參與社區申請的相關農業項目,將當地社區雲南鄉親的文化習俗用資訊化、數字化的方式記錄下來。社區居民也將特色的蔬菜、香料等贈送給許教授進行研究。她説:“這就是兩岸同胞相互幫助、相互扶持、共同發展。”(完)

定遠社區居民在“雲南香料園”查看作物生長情況。

定遠社區居民在“雲南香料園”查看作物生長情況。 (台灣網 全志強 攝)

社區居民製作的雲南特色美食。

社區居民製作的雲南特色美食。 (台灣網 全志強 攝)

 

[責任編輯:全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