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社團精英參訪甘肅:讚“古跡多、發展快”

2018年07月01日 09:3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6月30日電 (記者 崔琳)“無論是被稱為‘東方雕塑陳列館’的麥積山石窟,還是古建築伏羲廟,亦或‘藏于深閨人未識’的大象山、水簾洞,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甘肅,是值得我們每個中華兒女走訪的中國文化代表聖地。”臺灣高雄嘉泰小區婦女會會長丘鳳美表示,儘管來之前就做了“功課”,但還是被此次尋根之旅所“吸引”。

  近日,由臺灣商界和社會人士組成的“臺灣社團精英隴原參訪團”借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契機,前往甘肅省天水市和平涼市開展了為期八天的參訪。

  “坐落于絲路黃金段的甘肅,擁有多彩的敦煌文化、伏羲文化、西王母文化,境內古跡眾多,這些祖國歷史和文化才是最令我們嚮往的。”丘鳳美説,作為大陸“兒媳婦”的她,每次來大陸都能感受到祖國在不斷超越自我,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發展著,比如,鄉村振興、廁所革命、橋梁建設等方面。

  參訪團副團長、中華泛藍聯盟執行秘書長鄭志成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表示,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感,一定會促使兩岸人民在經貿、生態、科技等更多領域開展合作。

  “甘肅不僅是農業大省,又是礦區。”鄭志成此行還帶來了環保生態高科技合作項目,通過臺灣研發的“生態工法”,改善種植業土壤環境,讓重金屬和污染都不超標,同時縮短種植物成長週期增收。

  鄭志成説,回到臺灣後,他會將這裡的名勝古跡一一介紹給社區民眾,讓更多的臺灣同胞前來“尋根”,通過兩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參訪團團長、臺北市“甘肅同鄉會”理事長李正言總結説,民間交流是兩岸交流的中堅力量,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兩岸同胞之間的認同感永遠不會變。

  近年來,隴臺交流交往持續深化。2017年隴臺雙向交流367項4349人次,其中赴臺交流207項1419人次,來甘交流160項2930人次,隴臺人員往來6.4萬人次。(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