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放寬“小三通”大陸游客限制 還有這些原因

2017年12月26日 08:27:00來源:新華網

  近日,臺灣方面放寬多項大陸游客以“小三通”方式赴臺的限制,顯而易見的目的是促進金門、馬祖、澎湖等地的旅遊業發展。但除此之外,“小三通”近年出現的人潮衰退、航商虧損等情況,或許也是推出相關措施的原因。

  放寬多項限制促進旅遊

  12月20日,臺灣移民事務部門宣佈從2018年1月1日起,大陸居民以“小三通”方式到臺灣旅遊,個人遊可以免去個人簽注(G簽)。同時,對藝文交流的審查從5個工作日縮短為3個工作日,原本需額外申請手續的一般宗教行程歸到了更為便捷的旅遊類。

  不到一個星期,臺灣陸委會在12月23日再公佈2項政策規劃,其中一項是將“小三通”大陸團體遊客最低人數限制從5人降為3人,人數上限為40人。

  這些措施確實可以提升大陸游客以“小三通”赴臺的便利程度。不過除了這個目的,“小三通”近年的運營情況也值得探究。

  “小三通”出現人潮衰退現象

  “小三通”自2001年開放以來,主要是福建沿海地區及金門、馬祖之間的海上通航。不過臺媒數據顯示,2017年1月至8月,兩岸“小三通”累計人次總體相比去年同期衰退5.5%。除了2月和3月,其餘月份的“小三通”人數較去年同期均為負增長。有島內人士認為,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是人潮衰退的原因之一。

  此外,2008年末兩岸正式啟動空運直航,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小三通”的客源。根據中國民航局《2016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6年底,大陸有48個城市可直接通航臺灣地區。並且,隨著票價趨於合理,多數遊客已改走直航。因此“小三通”也面臨邊緣化危機。

  臺方航商虧損 臺當局擬發補貼

  “小三通”客源不足導致的結果之一是臺方航商生意慘澹。特別是金門泉州航線和馬祖馬尾港航線,由於客流量小而長期面臨嚴重虧損。2017年初,金門至泉州航線的臺灣船商退出經營,改由大陸航商接手,臺媒數據顯示今年該航線大陸方面的航船次數首次超過了臺方。

  面臨如此困境,臺當局終於伸出援手。陸委會目前新訂了補貼航商的條文,只要經公告而無船商願意經營的航線,在相關機構審核後,可根據運營産生的虧損酌情給予補貼。具體措施預計2018年2月可公佈。

  然而一時的補助只能解決燃眉之急,治標不治本。自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兩岸關係的緊張僵化導致大陸游客赴臺觀光人數銳減,給臺灣旅遊業造成重創。而“小三通”的客源正是以大陸游客為主。臺當局若不希望“小三通”這一具有重要意義的果實凋零,除了表面上推出促進措施之外,更應當從根源上為改善兩岸關係作出努力。(新華網臺灣頻道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