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講述】錦鳳樓前憶錦文

2017年12月22日 10:06: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講述感人故事,一張照片記錄精彩瞬間,一段視頻珍藏難忘記憶。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關心和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海內外同胞。他們通過講述自己或身邊人所經歷的真實故事,續寫“兩岸一家親”同胞親情。  

  作者:蔣坤榮,中學退休教師

  那天,在寨橋初中的大門前經過,看到門樓屋頂上“錦鳳樓”三個金色大字在藍天白雲下熠熠閃光,不由想起給家鄉捐款興學的臺灣同胞湯錦文先生。

  湯先生祖籍武進寨橋,解放前曾任國民黨鄉長,區軍事指導員。1949年解放軍渡江前夕,他和夫人卞鳳美抱著3歲兒子,拋下父母和5個未成年的女兒到了臺灣。兒子在5歲時病死後,又生一男一女。湯先生到軍校任教,薪金有限。妻子為工廠做外加工,掙錢養家。家庭生活儉樸安定,但夫婦倆常思念故鄉,思念女兒。

  1984年9月,湯先生終於和大女兒第一次通信,第二年秋天即回到故鄉。踏上故鄉的熱土,與家人久別重逢,他悲喜交集,感慨萬千。想起過去的風雲變幻,想起抗戰時的救國抱負,想起內戰時的憂國憂民,他覺得自己拋家赴臺數十年,對家鄉父老鄉親和女兒虧欠太多,不禁感到愧疚。後來,隨著回鄉次數的增多,他想在家鄉造一座靈骨塔,讓鄉人和旅臺老同鄉去世後有個安‘身’之處。也算為家鄉做點好事,表示補償。

  他5個女兒知道了他的想法,都表示反對。大女兒説:“解放後,家裏被劃為‘富農’,再加上父母在臺灣,受到政治歧視。‘文革’中,連子女都不能升學讀書;姐妹5個,到現在生活都很艱苦,五六十歲了,還起早摸黑地勞動。你不補償女兒,卻去做公益,會被別人笑話。”

  湯先生溫和地説:“人生在世要以忠義為本,敢於吃苦耐勞,不要怕受人妒忌。古語説,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才。我虧欠你們的,今後會設法補償。但寨橋是養育我的故鄉,也是你們生活的土地;前黃是你們母親的娘家,解放前,我曾在這裡從政,過去因為戰亂,不可能造福一方。現在時代不同了,我應當為大家做一點好事”。

  湯先生的外孫潘小平聽了外公的話很感動,外公回鄉探親,他始終陪伴接待,外公的言行舉止深深地影響著他,他完全理解外公的心意,就幫著外公做自己母親和其他姨媽的思想工作。

  1995年7月,他夫人卞鳳美去世。臨終前,她握著兒子湯永康的手説:“你一定要支援父親在家鄉把好事辦好!”湯永康含淚點頭。在場的許多臺灣親友聽了都很感動。“湯錦文想為家鄉做點好事”的消息,後來讓武進市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周春欣知道,他非常興奮,於是勸湯先生捐資興學。

  原來,隨著教育的發展,前黃、寨橋兩中學都在興建校舍。1993年,寨橋鎮鎮政府擬將寨橋、靈臺兩初中合併,易地興建新的寨橋初中,1994年,新校舍一期工程完工,寨橋初中到新校舍上課,但到1995年,因資金不足,二期工程進程緩慢。1996年1月,鎮政府為籌集資金髮動捐款,但未達預期目標。湯先生得此消息,非常振奮,很快決定:將自己一生積蓄的600萬元新台幣,約合200萬元人民幣,悉數捐獻給地方教育。此年5月,他兒子湯永康遵照父親囑咐,到銀行辦理匯款手續。寨橋、前黃兩中學各得其半。工程進展順利,靈臺初中如期合併。新學校,新面貌,大家看了無不稱讚湯先生“捐款興學,品德高尚!”

  1997年8月25日,湯先生和他的5個女兒來校參加“新校舍落成暨湯錦文先生捐贈典禮”。湯先生白髮僂背,衣著樸素,在會上作了熱情的講話。他從少年時的讀書困難講到中年時的軍閥混戰和日軍的侵略,再講到在臺灣對家鄉的思念;又從香港的回歸講到國家的強大和祖國的統一;他希望同學們要愛國愛家,努力學習,勵志成才。

  他的話激起全場熱烈的掌聲。與他同回大陸的臺胞羊宗達,解放前是國民黨的區長,後來任臺灣武進同鄉會理事。他在會上説,湯先生行事忠義,生活節儉。退休後節衣縮食,連別人扔掉的木屐、掃把,他都撿回家利用。尤其回大陸探親以後,他更加節儉。他説,要盡可能多積聚一點錢,回報家鄉,補償親人。大家聽了,更加感動。

  接著,武進市副市長陸志奮發言。她向湯先生表示真誠的敬意,讚揚湯先生崇高的精神品質,寬廣的家國情懷,鼓勵大家向湯先生學習:認真讀書,將來報效國家。

  湯先生第二天就去參加前黃中學新校舍“錦文館”的落成和湯錦文的捐贈典禮。“錦鳳”和“錦文”含義深刻,表面是用了湯錦文夫婦的名字,但寓意很廣,錦,是色澤瑰麗、花紋精緻古雅的絲織品,也比喻鮮艷華美。鳳是鳳凰,象徵吉祥之鳥。錦鳳樓可理解為鳳樓或鳳巢,指帝王宮內的樓閣或文才薈萃之地。“鳳鳴朝陽”是比喻賢才逢良時。巧得很,寨橋初中就座落在寨橋朝陽村。“錦文”可理解為錦繡文章,其意更不用細説。湯先生的命名真可謂良苦用心。

  湯老先生於2008年4月23日辭世,享年96歲。得知噩耗,學校囑我寫信弔唁。我心懷悲痛,陷入沉思,後來終於成稿,寄往臺灣,表示慰問。嗣後,我賦詩一首,以為紀念:

  大河雲錦飛天去,長空彩鳳相伴舞。

  一方鄉土寄深情,千年高樓聞燕語。

[責任編輯:何建峰]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