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講述】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2017年12月22日 09:40: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講述感人故事,一張照片記錄精彩瞬間,一段視頻珍藏難忘記憶。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關心和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海內外同胞。他們通過講述自己或身邊人所經歷的真實故事,續寫“兩岸一家親”同胞親情。  

  作者簡介:夏田中,臺屬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爺爺沒有讀過余光中的《鄉愁》,也不會用那樣詩意的語言表達他的思念,然而,他的目光曾經無數次地穿越時空,向著那一灣淺淺的海峽凝望......,他在黎明的田野裏凝望,他在黑髮的中年時凝望,然而,他的凝望隨他的生命而去了,見不到兒子他不甘心啊,臨死前他抓住我爸爸的手:“答應我,今後要是可以到那邊去,你要找他!”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我是在爸爸讀了這首詩,才知道伯伯的故事,知道了爺爺臨終的囑託,知道了爸爸的心事,從而我才真正讀懂了這首詩。

  在半個世紀前那場撕心裂肺的大抓兵中,伯父被國民黨抓去當兵,離去的那天,在博文中學的操場上,已經換了軍裝的伯父對父親説:“要好好唸書啊!”父親點了點頭。他哪知道這簡單的一句話,便是他最愛的哥哥留給他的最後一句話,那個深深愛他的哥哥,就這樣像夢一樣地永遠地消失了。

  後來父親聽説伯父隨部隊去了臺灣,從此希望他好好讀書的親愛的哥哥卻再也沒有出現過。

  “小時侯,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大陸可以和臺灣通郵以後,爸爸開始用書信向海峽對岸尋親。他滿含淚水提筆寫第一封信,他深情地回憶兒時與哥哥朝夕相處的快樂時光,他憧憬著跨越海峽與親哥哥再次團聚,他滿懷希望地寄出了這封寶貴的信,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一個月、兩個月……仍然不見青鳥飛來。父親又提筆寫了第二封信,然後又是漫長的等待和失望。可是,每當聽到廣播裏播放尋親成功的消息,每當看到報紙上登載海峽兩岸親人團聚的新聞,父親的心底又會升騰起新的希望,又會拿起筆寫了一封又一封信......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父親退休了,白髮已經和當年的爺爺一樣多,他已經很少給海峽那邊寫信,可是常常念叨著這首《鄉愁》...

  2003年,父親收到了一封中國臺灣紅十字組織的來信:“周老先生根據您提供的情況,我們還是沒能找到......”父親還在尋找伯父。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10年分離足己使親人之間悲悲切切,淒悽慘慘,更何況兩岸親人半個多世紀的隔絕啊!

  “人生易老天難老”,兩岸同胞盼望祖國統一願望已經藏在心中半個多世紀了,時不待人,許多失散的親人已經在盼望中離去,生死永隔,然而,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

  “淺淺的海峽,是最大的國殤,最深的鄉愁!”是啊,這鄉愁,一直牽動著我們全家,牽動著祖國大陸人民,也牽動海峽對岸許許多多愛國同胞的心。

[責任編輯:何建峰]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