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講述】老家的新家

2017年12月22日 09:20: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講述感人故事,一張照片記錄精彩瞬間,一段視頻珍藏難忘記憶。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關心和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海內外同胞。他們通過講述自己或身邊人所經歷的真實故事,續寫“兩岸一家親”同胞親情。

  作者:於世達,臺胞

  我在老家的基地上重建了一個新家,於是我的鄉愁又添了新的篇章。我的老家在江南河之南,太湖之西,滆湖之東,那片河汊縱橫的魚米之鄉。我在此度過了綠色的童年,經歷過多次生離死別的悲情歲月,那裏的一草一木,是我浪跡天涯最難忘卻的地方。

  老家在一個比三家村略大的小村上,可算是小村上的大戶。簡陋的平房,石礎木柱,青磚空心墻,上覆青瓦,兩間三進,中隔天井。第一進作廳堂,第二進作臥房,第三進做豬圈牛欄,是典型的江南農舍。大門外不遠是一條東西向的大河。叫做虎阱河,常有扯起風帆的大船航過。右前方有一座古老的石橋,叫做伍嘉橋--我想應該寫作于家橋--東西兩面各有一條小河,這也是典型的江南農村環境。

  父親在辛勤耕作了半輩子之後,家道中興,第一進增建成六間,第二進也有了四間。於是新年裏舞龍燈的來了,一定要進到堂尾裏來舞弄一番,這是老家最光彩的一件事。我就在這屋子裏成長、啟蒙、織夢、成家。最後離開了它,遠走天涯。

  離家遠遊也是不得已的,我並沒有志在四海的雄心,只因在那動亂的年代,謀食不易,鬱鬱難申,再加愛女夭折,傷感難遣,於是毅然遠行。誰知道走出了老家就失去了老家。隔絕了四十年,令人欲歸無從,每次得知家鄉苦難的消息,就擔心老家的親人,是否平安?常年的關切與焦慮,逐使我的鄉愁與日俱深。

  在海島上,我掙扎過一段貧病交迫的歲月,終於漸入佳境。我有了一方屬於自己的立足之地,開始經營一個流寓異鄉的新家。我已經滿頭白髮,兒女都已長大,無疑,我將成為此家族的始遷祖了。新家是座很美的花園別墅,費了不少心血,一花一木都是親手栽植,我想大概可以在此終老了。

  世局的變幻正如人生的無常,真未曾想到,在有生之年還能重回老家!“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我已老了,應該還鄉,但當真的站在老屋的門前,又禁不住老淚縱橫!那第一進的六間老屋還在,已十分破敗。事實上,父親留下給我的一份,我早已給了兄弟,我已沒有一磚一瓦了。老家只存在於入骨的感情之中而已。

  入骨的感情是無法沖淡的,老家在我生命史上的意義也是無可取代的,這裡是我的根之所在。午夜夢回,常覺無限愧恨!父親辛勤培育了我,我卻遠離了他,讓他在饑餓中去世。沒有回報,也沒有留下什麼,我將永難心安!當我資助兄弟們把老屋全部改建一新後,就決定在與兄弟毗鄰的基地上建造一個新家。我要為父親對我的期望做點事,我要留下一點永久的紀念物,用來紀念生我育我的人。當我老得走不動的時候,我可在此安度餘年,而且也可借此讓兒孫們紀念我,讓他們記得這裡是故鄉,這裡真的有一個老家,他們可以來此度假,可以來此祭掃祖墓。

  我原想建造一座十分傳統的房子,藉以保存一點江南農家的風貌。誰知有些客觀的障礙無法克服,只能遷就時下較新樣式,兩間兩層樓房,青瓦白墻,這在鄉間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風貌。不過我的房子造得十分牢固,是鄉下少有的。而室內的現代化設備則是鄉下沒有的。格局和陳設仍保持傳統風格。我題了“思源堂”三個大字,刻製一塊木匾,挂在廳堂上,這就是我建屋的本意。書房門上方也安裝一方橫額,刻了“風木齋”三字,以永志我未報親恩的終生愧恨!整座房子外觀樸實大方,室內明亮寬敞。在這裡可以邀宴親友,團聚家人,更宜於讀書寫作,閉居臥養。小時候的一點夢想,已經成真,父親有靈,應該也會感到高興罷!

  屋前屋後,尚有餘地,築道圍墻圍起來,後面做菜圃,前面做花園。圍墻上鑲嵌琉璃花磚,覆以滴水青瓦。圓形的園門上方,我題了“懷園”二字,刻石鑲嵌,這是我以及我的後人,永遠懷念的地方。園中用家鄉名産斧劈石造一座假山,有山水畫中斧劈﹑披麻﹑馬牙﹑折帶等皴(cun)法,自然可以入畫。兩邊花壇上栽種我最喜愛的花草:臘梅﹑月桂﹑牡丹﹑芍藥﹑木香和紫藤。門前原有一片竹林,只要加以修整,不必另種了。這園雖不大,但伴我閉居,也不致太寂寞了。

  當初我建造島上的新家時,無論住得多麼安適,總覺得有點像鄭所南畫的蘭,缺少可以定著的根,因為畢竟是在異鄉!而今,我在老家重建了新家,心裏就覺得踏實得多,這才是我的著根之處。不過,我這垂老的遊子,還不急於歸去,還要四處遠遊。而多了一個新家,就多了一份牽掛,也添了幾分新的鄉愁。只是它不同於往日的悲傷,它給我一團暖暖的溫馨在心頭。(完)

[責任編輯:何建峰]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