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學者看兩岸關係:融合促統方向篤定 遏阻“臺獨”立場堅定

2017-11-27 09:2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昆明11月26日電 (記者 路梅)在雲南昆明參加第四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的兩岸學者專家,26日研討新形勢下兩岸關係發展趨勢時指出,推進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未來大陸對臺政策的重要發展方向,同時也應高度警惕防範“臺獨”風險。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朱衛東用“遏‘獨’維和、融合促統”8個字概括未來兩岸關係發展方向。他認為,“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越來越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現實威脅,是臺海和平最大挑戰,應始終把風險意識擺在第一位。其次,要堅定不移走兩岸和平發展的光明大道,這條道路不應被改變也不可能被逆轉。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與健康發展是未來大陸對臺工作的重要主題,這建立在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基礎之上。第三,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是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方向。這反映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內在需要、基本趨勢和基本規律。第四,要旗幟鮮明地高舉“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旗。因為這是最佳的方式,可以作為統一之後基礎性的制度安排。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劉國深認為,未來兩岸關係的熱點可能進一步從政治議題向民生議題轉移。未來大陸將在大力遏制“臺獨”的同時,著力實現對兩岸關係事務的有效治理,在民進黨改弦更張或臺灣地區政黨再輪替之前,兩岸關係可能長期呈現政治冷、民間熱的局面。

  臺灣淡江大學榮譽教授趙春山説,十九大報告顯示大陸把統一問題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上看待,強調“心靈契合”與“融合發展”,不會讓兩岸關係向與民族復興背道而馳的方向發展。可以預見,未來大陸方面對臺工作將主要圍繞反“獨”促統,並以深化兩岸交流合作來促進兩岸融合發展。這對維持兩岸的和平發展具有正向意義。

  臺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傑分析,今後大陸對臺政策路線及工作重心將置於“解構現狀、建構未來”,讓統一成為明確化及可操作化的“現在進行式”。臺灣唯有將自身的發展結合到大陸的發展戰略軌道上,相向而行,子孫才有生存發展的未來。他還強調兩岸青年互信養成的重要性,指出要讓兩岸年輕人在磨合過程中有揮灑創意的空間及參與感,這也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所需要充實的頂層思維。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存毅説,實現祖國統一既需要能夠反對和遏制任何“臺獨”分裂行為的硬實力,也需要感召人心的軟實力。當前,大陸已經有力扼住了“臺獨”咽喉,具備了確保臺灣不被任何勢力以任何形式分裂出去的能力,以和平手段實現兩岸最終統一的可能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因此當前,需要進一步加強軟實力的建設和運用,基於制度自信的政治吸引力、基於分享和互利的經濟吸引力和基於民族自豪感的文化吸引力是三個重要面向。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指出,兩岸的主流民意日趨理性務實。30年的兩岸關係發展已經使和平發展的主題在兩岸深入民心,在臺灣也獲得大多數民眾的認同。當前臺灣同胞對大陸經濟建設成就更加了解,兩岸同胞的利益聯結更為綿密,不少臺灣同胞已經與大陸形成利益認同,這些才是兩岸民意的主流。

  臺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認為,十九大報告對兩岸關係有明確的頂層設計,表明在中國崛起的趨勢下,和平地完成國家完全統一的意志更堅定,信心更充足,實力更強大。此種情況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更能彰顯中國的軟實力和潛實力,才能使“和平”貫穿國家完全統一前後。(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