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人物】清茗奉嘉友 兩岸情更真——臺灣老創客陳炳宏的17載天津生活記

2017年11月14日 08:57: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有這樣一群人,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仍在續寫“兩岸一家親”的同胞親情。 

  從臺南到天津的近18載歲月裏,陳炳宏茶桌上的大陸朋友越來越多,賓主一斟一飲間,他與天津的情緣也愈發深厚。(台灣網 張麗媛 攝)

  “在天津艱辛創業過程中,感恩我的家人,感恩太太的姨父、阿姨、舅舅,感恩臺辦領導,感恩天津臺商協會的大佬們,以及所有在我創業過程中幫助過我的朋友,無限感恩!因為有他們的護持,才有今日的我!這些恩情我會永銘於心,並將臺商相互扶持的這種精神繼續傳承下去……”——陳炳宏

  台灣網11月14日天津訊 (記者 王思羽)“如果你去拜訪陳炳宏,那就一定能喝到他親手泡的茶”,對於熟悉天津臺資企業協會理事、兩岸青年中心董事長陳炳宏的朋友們而言,他的個人喜好與待客之道可謂無人不曉。走進陳炳宏的會客室兼茶室,茶桌、茶具、茶寵一應俱全,主人身後墻架上陳列的各式精巧茶壺,宛如一場正在舉辦的小型特展。據陳炳宏介紹,在自己的老家臺南,幾乎家家有茶桌,每天必泡茶。為來客、朋友奉茶既是傳統,也是禮數。

  陳炳宏自2001年登陸發展,在挺過最初的創業艱困期,辦公環境稍微有改善後,他便立即承襲老家的習慣,將茶室恢復起來,一應行頭置辦齊整。如今,陳炳宏寬敞的茶室內,臺灣高山茶風味依舊,只是隨著多年來兩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同胞交融的不斷加深,茶座上的大陸朋友越來越多……

  從負債七位到東山再起 “17年前就賭天津這一把”

  如今一面泡茶,一面追憶登陸初期的時光,陳炳宏談笑淡然,但其實,彼時正是他人生的最低潮。在島內22歲跨入廣告界,24歲靠著約3000新台幣開起公司,26歲挖到人生第一桶金,將企業打造成當時臺南最大廣告公司的他,卻在28歲破産,“身家從正幾位跌到負七位。老祖宗説的好啊,少年得志大不幸。我就是典型。”

  就這樣沉潛了兩年,2000年臺灣迎來首次政黨輪替,綠營上臺。陳炳宏觀察島內經濟形勢,預感不妙。2001年,31歲的他主動尋求改變,隻身來到大陸。

  陳炳宏告訴記者,自己從小愛讀中國歷史,總想到史書裏描繪的各處古戰場親眼看看。歷史人物中,自己受孫中山影響比較大,也正因如此,自己很早便對天津這座城市抱有特殊的記憶。陳炳宏觀史得知,早在近100年前,中山先生撰寫關於中國實業建設問題的專著——《實業計劃》時就已談到,要把天津建成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城市,因為那裏具備多重條件,“所以對天津這座城市,我特別有印象。”

  2001年,陳炳宏踏上津門找商機。儘管在島內生意失利,但商場上幾年的摸爬滾打,還是練就出他善於觀察思考,具備敏銳前瞻的思維特性。他分析,當時中國經濟正呈現明顯的由南向北,沿海灣發展趨勢,“先是九十年代的珠三角發展把廣州、深圳及周邊城市帶動起來;2000年的長三角建設又讓上海及周邊迅猛發展。”陳炳宏回憶,自己登陸伊始正值國家“十五”計劃,那時他就大膽斷定,“十一五”時一定會發展到渤海灣,若果真如此,具備港口優勢,交通輻射三北(東北、西北、華北)、東北亞,重工業基礎良好的天津勢必迎來大發展。看準趨勢的陳炳宏,要提前為自己選擇一座即將迎來機遇的城市立業打拼,“當時就是賭這一把!”

  如今,借助天津東山再起的陳炳宏早已將這裡視為自己的福地與第二故鄉。儘管剛來時背著一身債,他經常花1塊錢買5個饅頭,再花5毛買1包榨菜,就這樣“一塊五毛錢過一天”;儘管大家都説“創業中從零到一最困難”,而他當時面對的,是先要“從負七位追到零”,然後才能從零開始追;儘管剛來時雇不起員工,只能“蝸租”在電梯經常壞掉的居民樓裏經營“一個人的廣告公司”,但陳炳宏仍然只用4年時間,便將債務基本抹平,而後再用下一個4年,將公司打造成天津營業額前三名的地産策劃廣告公司。而今,全國排名前20強的地産商一半都是其公司客戶,萬達、碧桂園、保利、金地、泰達、遠洋、合生創展、珠江、富力、融創……清一色響噹噹的上市豪強。“我經常跟朋友分享,大陸是神奇的地方,很多事情在臺灣實現不了,在大陸一切皆有可能”,陳炳宏感嘆。

[責任編輯:王思羽]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