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專家學者學習研討十九大對臺工作指導思想

2017年10月31日 08:17: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心靈契合”暖人心 “六個任何”劃紅線

  專家學者學習研討十九大對臺工作指導思想

  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學習十九大對臺工作指導思想學術研討會”近日在京舉行。來自社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學術機構的40余位學者匯聚一堂,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涉臺部分內容展開深入研討。

  站在歷史高度

  “十九大報告涉臺部分的內容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對臺政策集大成的表現,把大陸最基本的立場、最基本的表現做了一個充分的論述。”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指出,十九大報告中對臺工作的論述歷史站位非常高,與國家發展的總目標密切銜接,與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高度關聯。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彭維學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涉臺內容體現了十九大報告的新時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的基調。報告從戰略的高度闡明瞭國家統一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之間的關係,充分體現了“四個自信”。

  海峽兩岸研究中心副主任鞠海濤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涉臺內容非常清晰準確地表達了全體中國人民渴求祖國完全統一的共同心聲和強烈意願;闡明瞭繼續堅持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體現了大陸對臺方針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一貫性,展現了強大的戰略定力。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謝鬱認為,十九大報告的涉臺部分展現了大陸引領兩岸關係、推進國家統一進程的戰略自信和堅強實力,是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增進臺胞福祉

  多位學者表示,本次報告的涉臺部分充分體現“兩岸一家親”理念,對臺灣同胞展露親情。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解讀指出,從尊重臺灣現有制度與生活方式到交流合作,從分享機遇、增進福祉到弘揚中華文化,顯示我們對臺灣同胞的親情、包容、誠意及愛護。未來,推進兩岸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等方面的融合發展是對臺工作的重點,也是落實“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等理念的有效方式。

  彭維學認為,十九大報告中“尊重臺灣現有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的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等表述,體現了大陸設身處地為臺胞著想,體現了“辦實事、謀福祉、增親情、融價值”的誠意。其中,“同等待遇”被首次寫入中共黨代會報告,既是大陸方面對臺灣同胞的鄭重承諾,也是對今後對臺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

  “報告中雖未出現涉及‘融合發展’的具體字眼,但字裏行間卻有著體現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強烈意涵。”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巫永平表示,兩岸之間的融合發展分為兩階段,第一個是兩岸現在所處的“單向融合”階段,即大陸方面將與“登陸”臺胞分享發展機遇,併為其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下一個階段是“雙向融合”,不僅要與“登陸”臺胞分享機遇,還要讓“沒有來的”臺灣民眾也有機會享受大陸發展成果。

  堅決遏制“臺獨”

  “從報告來看,我們對一中原則的態度非常堅定,表達了國家的意志,表達了大陸的民意。”李義虎表示,這些表述向島內釋放了清晰明確的信號,讓臺灣的部分政治勢力不再對兩岸關係定位有模糊空間抱有幻想。“在針對‘臺獨’的部分,報告也明確提到,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包括各種柔性‘臺獨’的舉措。比如文化、教育領域的‘臺獨’,我們都堅決地反對而且要採取措施,不會聽任各種形式‘臺獨’的發展和蔓延。”

  彭維學指出,報告體現大陸遏“獨”立場更加強硬。首次把“六個任何”寫入黨的報告,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劃出了清晰的紅線,表達了堅定的立場。

  “堅持反對‘臺獨’,這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必然要求和其中的任務之一。報告明確指出,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圖謀。”鞠海濤認為,“六個任何”寫入報告,充分地反映了我們反對‘臺獨’的堅定立場,對“臺獨”的震懾性不言而喻。(柴逸扉)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