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2017浙江臺灣合作周開幕 促浙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2017年09月20日 20:44:5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7浙江臺灣合作周9月20日在杭州開幕。(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9月20日杭州訊(記者王怡然)  2017浙江臺灣合作周9月20日在杭州開幕,兩岸工商界、文化界、臺協臺企、青年代表約1200人出席活動,合作周聚焦新經濟、新産業交流合作和特色小鎮建設,推動臺商臺企與浙江省大灣區大通道大花園、浙江自貿區等重大平臺對接合作,旨在促進浙臺兩地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開幕式上,杭州主場簽約12個項目,簽約金額27億美元,約178億人民幣。開幕式上還舉行了浙江新經濟新産業與特色小鎮建設推介會。

  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鄭柵潔,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林豐正,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蔣孝嚴,臺灣工商界代表、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謚,在地臺資企業代表、敏實控股集團董事長秦榮華等出席活動。

  袁家軍表示,希望浙臺兩地通過傳統貿易和跨境電商貿易,儘快拓展外貿發展空間,提升外貿發展水準;在電子製造、石化、文創等領域加強合作,謀劃建設一批新的産業合作平臺,加強雙向投資創業,推動更多項目落地;在半導體、高端裝備製造、資訊經濟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鄭柵潔表示,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至8月,兩岸貿易額達1213億美元,同比上升9.6%;臺商投資大陸同樣勢頭不減,呈現出投資領域轉向高新技術産業和服務業、投資地域轉向中西部地區等新特點。目前,從掌握的情況看,大陸臺資企業總體經營穩定,大家普遍對在大陸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林豐正説,浙江發展的機遇就是浙臺合作的機遇,未來非常希望透過浙江臺灣合作周這個平臺讓浙江與臺灣能在“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八八戰略”等重大發展領域強化合作,實現兩地的産業對接、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歡迎大家攜手加強合作,共創新的輝煌,共賺世界的錢。

  賴正謚表示,自去年520後,陸客赴臺人數持續下滑,今年1至7月就少了90萬人次,身為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對此感到擔憂。他表示,曾多次公開呼籲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維持兩岸和平交流發展,讓陸客安心來臺觀光旅遊,讓陸資來臺興業,臺商也能一如既往將優質的技術、服務、商品深入大陸市場並攜手合作。未來,除了希望越來越多的臺資企業持續到大陸投資,與大陸進行交流合作外,更鼓勵臺灣青年人能到大陸創業。

  臺商秦榮華的企業在生産汽車零部件的基礎上,現在也生産整車和新能源汽車,他發言時説,自己是一個臺灣人到大陸來創業的典型代表。今年60歲的他,已在浙江生活了24年,1992年帶著100萬美元來浙江設立工廠,現在工廠的市值已超過1000億。浙江的投資環境對企業來説非常好,非常高興自己能為浙江做出貢獻。

  在開幕式上,杭州主場舉行裕隆、敏實等12個投資及合作項目簽約,簽約金額27億美元,約178億元人民幣。其中,合作項目為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雲棲小鎮、智新澤地分別與中國美院、浙江理工大學簽訂“臺灣大學生實習基地項目”,臺灣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與杭州文化會展有限公司簽訂“兩岸文創IP協同創新中心項目”。

  開幕式上還舉辦了浙江新經濟、新産業與特色小鎮建設推介會。

  據了解,今年浙臺合作周繼續按照“一個主場三個專場”、四城聯動方式舉辦,在杭州舉辦開幕式及主場活動,在寧波、溫州、嘉興舉行專場活動。杭州主場將舉辦智慧製造、跨境電商、青年創業等對接推進會。其他三個專場將舉辦“中國製造2025”甬臺整合電路産業對接會、第四屆海峽兩岸(溫州)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智慧製造暨製造業轉型升級輔導會等活動。

  浙臺合作周已成功舉辦5屆,已成為浙江“東引臺資”的重要平臺。近年來,為給臺企臺商提供更好的投資發展環境,浙江推出了“最多跑一次”改革,修訂《浙江省臺灣同胞投資保障條例》,提供5年500億元融資授信額度等舉措。同時,還針對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打造6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就業創業示範點。截至2017年6月,臺商累計在浙註冊投資8411家企業。2010年以來,浙江對台貿易進出口總額連續6年保持在110億美元以上 。(完)

  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致辭。(台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鄭柵潔致辭。(台灣網 尹賽楠 攝)


  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林豐正致辭。(台灣網 尹賽楠 攝)


  臺灣工商界代表、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謚出席活動並致辭。(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在地臺資企業代表、敏實控股集團董事長秦榮華出席活動並致辭。(台灣網 尹賽楠 攝)


  2017浙江臺灣合作周9月20日在杭州開幕。開幕式上,杭州主場簽約12個項目,簽約金額27億美元,約178億人民幣(台灣網 尹賽楠 攝)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