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兩岸專家: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操弄必將失敗

2017年09月17日 08:35:21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查文曄趙博)16日在京舉行的“中華文化與‘一國兩制'”學術對話論壇上,兩岸多位與會專家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華文化是臺灣文化的本質特徵,也是維繫兩岸同胞情感的不可割裂的紐帶。臺灣民進黨當局在文化教育領域的“去中國化”操弄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必將失敗。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表示,中華文化是規範、塑造臺灣同胞精神生活的基本文化準則。在歷史發展中,中華文化始終是臺灣文化的本質特徵。在日據時期,臺灣抗日誌士高舉中華文化旗幟,團結臺灣同胞投入抗日鬥爭;臺灣知識分子成立了“臺灣文化協會”和眾多漢詩社,傳播、保護中華文化;在日本殖民者發動的“皇民化”運動中,許多臺灣同胞拒絕更改自己的中國姓名,堅守中華文化認同。

  “在臺灣,中華文化根深蒂固,不是‘臺獨’勢力能消滅的。中華文化是維繫兩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紐帶,是‘臺獨’勢力永遠無法割斷的。”楊毅周表示,中華文化復興和兩岸文化融合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文化臺獨”必將徹底失敗。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褚靜濤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在臺灣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臺灣社會的中華文化底蘊深厚。以前臺灣中小學課本中文言文比例是較高的,如今民進黨當局試圖對教育中的中華傳統文化進行稀釋,達到“去中國化”的政治目的,這是違背歷史潮流和不得人心的。大陸是臺灣發展的最大機遇,只有抓住這一機遇,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臺灣才能擺脫目前的困境,這才是真正的“愛臺灣”。

  長期在臺灣民間推廣傳統經典教育的臺北藝術大學教授辛意雲表示,中華傳統文化在臺灣民間的根基十分深厚。不久前5萬多人連署反對民進黨當局削減中學課本中文言文比例的意圖,其中有不少是青年學生和家長,民心向背可見一斑。民進黨當局還提出減少中學課本中的中國史比重,這也是“去中國化”的危險步驟。如果沒有正確的歷史意識和國家民族認同,也就不會有文化自信的依據。臺灣不應將中華傳統文化這一瑰寶丟棄,兩岸應攜手弘揚中華文化。

  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紹成表示,文化認同分為內生與外塑兩方面,臺灣同胞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中華文化認同與生俱來,不會輕易磨滅。希望兩岸共同努力,讓更多臺灣同胞投入到復興中華文化的進程中來。

  為紀念中華文化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成立20週年,“中華文化與‘一國兩制'”學術對話論壇16日在京舉行。兩岸及港澳專家學者與中華文化學院學員400余人與會。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