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國臺辦原副主任:中華文化是聯繫兩岸同胞的重要紐帶

2016年08月17日 08:40: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華文化是聯繫海峽兩岸同胞最重要的紐帶,邀請臺灣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共同弘揚慈孝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推動兩岸民間的交流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15日在2016中華慈孝文化節上表示,海峽兩岸同胞之間交流、民間的交流,是不可阻擋的。

  據悉,中華慈孝文化節由中國新聞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浙江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浙江省青年聯合會為指導單位,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臺灣佛光山、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等共同主辦。

  本次活動也是浙江和臺灣地區首次“牽手”尋找孝子賢孫,為兩岸民眾樹立榜樣,最終評選出最具典型的十位2016浙臺孝親人物。

  王在希在接受採訪時多次對活動表示肯定。

  他説,中國很快會進入老齡化社會。和西方文化家庭概念淡薄不同,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大家庭”,自古三世同堂、四世同堂情況都很普遍,這是很好的傳統。但在現代化的今天,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贍養孝敬老人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年輕人需要被引導,通過此類活動,能夠不斷弘揚慈孝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王在希認為,本屆中華慈孝文化節能夠讓臺灣同胞共同參與共襄盛舉,對爭取臺灣同胞對民族的認同、對國家的認同,有特殊的意義。“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延綿不絕。海峽兩岸之間無論出現什麼風浪,也能保持連接,都是靠中華文化。”

  據悉,本次中華慈孝文化節期間獲評2016浙臺孝親人物的10人中,就有來自臺灣臺北的李漢昌等3人。

  “莫道桑榆晚,紅霞尚滿天。”杭州靈隱寺方丈光泉大和尚也認為,“慈孝”是人類最基本、最淳樸、發自內心的“人性真情”。“慈孝文化”作為具有強大凝聚力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通過存續了幾千年的家族制度代代相傳,保持了其某種連續性和同質性,在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繁衍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趙小燕 梅芳燕)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