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綠營推“去中國化”“文化臺獨”再現荒謬

2016年11月23日 08:11:28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民進黨當局上臺後明裏暗裏急欲推行“去中國化”“文化臺獨”,其中荒謬、笑話層出不窮。21日,民進黨民意代表劉世芳在臺立法機構質詢時,居然拋出“扯鈴(空竹)也是中國文化,是幫中國在統戰”等奇談怪論,引發島內民眾抨擊,認為民進黨“去中國化”“文化臺獨”荒腔走板,比“扯鈴還扯”,簡直是“精神錯亂”。

  劉世芳在臺立法機構提案刪減臺僑務部門預算中有關“輔導海外各地夏令營暨遴派文化教師巡迴教學”的經費,其理由是因為“此巡迴教學年年推廣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扯鈴,無疑在幫中國統戰”,“要與中國統戰工具”有所區別,她並提到溜溜球,認為現在年輕人都沒有在玩扯鈴。

  劉世芳怪論一齣,即刻引來網友揶揄:“拜關公與媽祖也是中國文化,劉要不要下令不準拜”“劉也是中國姓,強烈要求改正”“漢字漢語、書法、民樂都是中國文化,要不要禁止”“筷子也是中國發明的要不要禁用”……

  臺灣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曾慧青表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臺灣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支流,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僅體育民俗活動深受影響,民間信仰亦如此。“如果扯鈴是統戰工具,那其他的藝術活動,書法、國畫、民樂是不是也算統戰工具呢?若是如此,試問臺灣還有什麼藝文活動可以從事和推廣?”

  據臺灣媒體報道,扯鈴作為一項體育民俗活動,在島內深受民眾喜愛,很多中小學都有扯鈴比賽,臺灣的選手也曾在國際雜技比賽中獲獎。一些接受採訪的扯鈴選手認為劉世芳的言論令人震驚,有的直稱其為“政客”。

  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22日表示,劉世芳的言論是民進黨長期人格分裂、“文化臺獨”的最佳例證,建議民進黨所有人可以先考慮改掉自己的姓名。她指出,民進黨想切割臺灣文化與中國文化的聯結,找出一個能斷絕聯繫的脈絡,問題是,中秋節、中元節、重陽節、春節算不算中國文化?慶祝這些節日是不是也是在幫著統戰?

  國民黨文傳會22日也召開記者會,批評劉世芳“滿腦子漿糊”、“最喜歡政治意識形態挂帥”、發言“比扯鈴還扯”,並要求劉世芳立即道歉。

  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副執行長林信雄表示,劉世芳的言論純粹是民進黨意識形態在作祟,他們為了“去中國化”,什麼都説得出口,無知到了極點!

  臺媒評論説,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中華文化永遠是臺灣文化的主體,而臺灣文化永遠離不開她的根——中華文化。拿掉中華文化,臺灣的知識根基先山崩地裂。綠營“反中去中”“逢中必反”鬧笑話。

  像劉世芳這樣鬧笑話的還有民進黨民意代表陳歐珀。他今年10月曾在立法機構上要求臺灣通訊主管機構去查大陸OPPO手機,因為OPPO手機中文名字和他的名字一樣,有沒有侵權的行為?並説,其他人會認為他在大陸有投資,這給他造成很大困擾。

  事實上,自從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一直持續不斷推進“去中國化”“文化臺獨”的政策,如廢止2014年通過“課綱微調”,拆除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成龍贈送的“十二獸首”,孫中山誕辰150週年沒有任何紀念活動反而打擊參加大陸紀念活動的臺灣人士……

  島內輿論指出,傳統中華文化思想在文化層面的凝聚力其實是超乎經濟利益與政治力量的,而民進黨最懼怕的也正是這種文化認同的凝聚力。所以民進黨當局才會刻意將執政重點放在“去中國化”與“文化臺獨”上,這也充分反映出“臺獨”分子沒有信心面對大陸的懦弱心態。(記者付敏 李凱)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