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籍人大代表陳雲英的“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

2017年05月13日 14:49: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月初,一場名為“科學與人文高端對話”的兩岸學術研討會在廣州舉行。席間,來自北京的一則新聞成為與會者議論的焦點:相關部門研究決定,將參照大陸居民待遇,向在大陸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臺灣研究人員開放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申報。

  “大家都在微信群裏談論,並歡欣喜悅。”研討會主辦者、臺灣同學會會長陳雲英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專訪,回憶當時情景時説,“這個消息來得這麼快,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可謂給長期在大陸耕耘的臺籍學者們注入了強心劑。”

  作為知名經濟學家林毅夫的夫人,也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最早一批進入大陸的臺胞陳雲英已連續擔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多年來為在大陸工作的臺灣知識分子權益保障而疾呼。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陳雲英提交的《關於出臺高校引進臺籍教師指導意見的建議》提到,國家級基金項目應向臺籍研究人員開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參加全國人大臺灣團審議時,陳雲英秉筆直書、事核言直,得到年內將落實該建議的肯定答覆。

  她沒想到的是,才兩個月的時間,一隻“靴子”便落地。

  今年5月以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內的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陸續正式面向臺籍研究者。

  “我沒有辜負我所代表的臺籍人士對我的期望。”陳雲英説,由於沒有相關政策,以往臺籍研究人員想申請科研經費,只能依靠所在科研單位“照顧”;而今新政策出臺,他們獲得了更加公平的科研環境,權益得以制度化保障。

  談到在臺灣的研究人員現狀,陳雲英不無嘆息。

  她説,臺灣深受“少子化”影響,高校招生減少、教職飽和,導致出現“流浪教師”(有教師資格,無本職工作,找機會兼任代課)現象。2016年5月來,臺灣方面鼓勵教師“南向”發展,殊不知東南亞地區適合臺灣教育科研人才的崗位並不多,難以提供理想的出路。

  “大陸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尤其是智庫型人才。”陳雲英認為,便利臺灣研究人員的政策出臺,鼓勵了在臺灣苦苦尋不到出路的研究者“朝北看”“朝西看”。大陸高校、科研院所對知識精英的需求於他們而言是“利好消息”。

  她分析,不少大陸機構聘用教師時看重其海外留學經歷,臺灣的碩士及以上學歷知識精英很多都擁有西方高校學歷。相較外籍研究人員,臺灣研究者還有語言優勢。

  “臺灣年輕人聽到、看到、感覺到,就會用腳投票。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走進大陸的高校、研究機構。”陳雲英相信,這樣的工作如果能持續十年,一些人對大陸的誤解或偏見將得以逐漸化解。

  政策的出臺只是吸引人才的第一步,接下來,如何讓另一隻“靴子”——政策執行精確落地?陳雲英呼籲,各高校、研究機構需為臺籍研究者開展座談,精細培訓、説明,如立項文本研擬、後續課題銜接等。

  羊城研討會結束,陳雲英微信群裏的臺籍學者們還意猶未盡。令她驚喜的是,和往年不同,他們不是大聊閒事,而是詢問各自正著手的課題內容,討論進展。(完)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