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籍青年教師黃志偉:“我在武漢找到了舞臺”

2017年05月03日 08:10: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武漢5月2日電 題:臺籍青年教師黃志偉:“我在武漢找到了舞臺”——新華旺中“臺胞在大陸”聯合採訪報道之二

  新華社記者 吳植 趙博 石龍洪

  白襯衫、牛仔褲、黑框眼鏡,黃志偉與其他青年教師看起來並無二致,只是一開口説話就很快被認出是來自臺灣。2015年8月,結束了在臺灣的博士後項目,經校方誠攬和師長介紹,他來到武漢,任教于湖北經濟學院,從此找到施展才華的舞臺。

  在滿園春色的集思河畔,黃志偉接受了新華社與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聯合採訪團的訪問。“學校對臺灣老師照顧週到、支援很大,讓我能安心工作,看到自己事業發展的未來。”他説。

  “能闖要儘量闖”:在大陸找到新起點

  黃志偉目前是湖北經濟學院金融學院保險係全職教師,享有學院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一等獎的殊榮,並擔任學院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海峽兩岸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今年,他正積極準備參評副教授。

  兩年前,身處臺灣的黃志偉對臺灣未來教職的就業環境有些擔憂。在臺灣社會“少子化”造成高等教育資源相對過剩的背景下,擁有高學歷的黃志偉和島內許多青年學者一樣,面臨著職業發展的空前瓶頸。現實壓力促使他將目光投向了有著共同文化基礎的大陸。

  “能闖要儘量闖,能飛要儘量飛。大陸很大,來了一定會有發展。”懷著這種信念,黃志偉與湖北經濟學院簽約,將武漢作為自己人生的新起點。

  囿于對大陸的一知半解,黃志偉來之前“多少有些擔憂”,對衣食住行乃至職業發展都存有顧慮。但很快,校方對臺灣教師的細心照顧打消了他的不安。

  “我拎著包,背著幾本書就過來了。”黃志偉説,學校把臺灣教師的生活安頓得很好,吃住等瑣事都沒有讓他操心。校方還專門為臺灣教師建了微信群,有問題可隨時反映,校方第一時間解決。湖北經濟學院的熱誠換來了臺灣教師們的歸屬感,校方把這種態度總結為八個字:“動之以情,感情留人。”

  學校更努力在職業發展上為臺灣教師鋪路。湖北經濟學院黨委書記溫興生介紹説,學校對臺灣教師“高看一眼”,博士享受副教授待遇,副教授享受教授待遇,教授按特殊人才標準引進;在研究方向選擇上也給予足夠的自由度,臺灣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優勢和興趣,挑選學院、學科和課程。在大家很關心的學術成果認定、職稱評審等問題上,校方聯合多個部門研究出臺了專門政策辦法。

  溫興生説,臺灣教師學術與教學均優,有不少具備歐美教育背景,對豐富學校學術生態有巨大作用,因此學校不遺餘力引進這樣符合學校發展利益的優質臺灣教師。 

  “上天的安排”:與武漢姑娘喜結良緣

  在大陸,黃志偉不僅開啟了更大的事業發展空間,還與一位武漢姑娘一見鍾情、喜結良緣。“我們個性相近,更妙的是曾分別就讀于兩岸的東華大學。”他略顯羞澀地説,“這一定都是上天的安排。”短短一年多,吃慣清淡食物的“臺灣郎”就自豪地宣稱自己是個“不怕辣的武漢女婿”。

  在武漢的工作生活很快刷新了黃志偉對大陸的認識。“來了以後,我發現很多事情不是臺灣一些媒體報道的樣子。”他説,移動支付和軟體打車這兩項網際網路科技應用的普及能夠説明,大陸對新鮮事物的創造力和適應能力非常強,世界上許多地方已經不能與之相比。

  他還盛讚大陸學生求知欲強,有著向上拼搏的激情,會主動想辦法改善現狀,而不滿足於“小確幸”。“我想對臺灣年輕人説,不要自我設限,要敞開心胸,有機會就來看看這裡的世界,或多或少,一定會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有所幫助。”黃志偉説。

  “對臺引智”:臺籍教師成為校園“學術明星”

  在湖北經濟學院,黃志偉並非孤例。該校秉持積極開放的“對臺引智”思路,3年間已引進全職臺籍教師32名,絕大多數畢業于臺灣和海外名校,年齡在45歲以下的年輕博士佔75%。

  “他們的加入優化了學校教師結構,讓學生獲得了更多高品質的學習經歷,在教師隊伍中有示範作用。”溫興生介紹説,學校與臺灣十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希望邀請更多臺灣高學歷人才前來任教發展。

  如今,這些臺籍教師已成為經院校園裏的“學術明星”,他們的學術研究多與兩岸經濟社會發展相關。介紹起自己參與建設的兩岸中小企業研究院和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黃志偉顯得激情洋溢。

  “習近平總書記説過要為兩岸青年提供更多機會和舞臺,這讓我們這些來自臺灣的年輕教師倍感振奮。”黃志偉説,“我想,這裡就是我最好的舞臺。”(王斯班參與采寫)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