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大陸人看臺灣:一灣海峽的距離 仿佛抬腿能邁過去

2016年09月12日 11:20: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旺報》12日刊登廣東醫科大學學生沈俊慧的文章稱,儘管兩岸青年成長的背景截然不同,但彼此之間的相處並沒有因此産生隔閡,青年人的蓬勃和熱情成為破冰最趁手的工具。

  文章摘編如下:

  民族文化之旅,伴隨著結營儀式上的笑聲、掌聲緩緩落幕。為期8天的第五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交流營已經結束了,時間猶如白駒過隙,一眨眼就過去了,留下的只有我們兩岸大學生不捨別離的心情。

  到達普洱市思茅區的第一個晚上,一想到即將和半年未見的臺灣老朋友們相聚,還可以認識一群新的臺灣同學,激動、興奮的情緒就縈繞在我的心中,無法淡去。但轉念一想,在和這群新的臺灣朋友相處的過程中,陌生和不熟悉會不會成為阻礙我們交流的障礙。在普洱涼如水的夜,蟬鳴聲伴隨著我複雜的思緒進入沉沉的夢鄉。

  尋找文明發祥之地

  儘管兩岸青年成長的背景截然不同,但我們之間的相處並沒有因此産生隔閡。青年人的蓬勃和熱情成為破冰最趁手的工具,想像見面時尷尬沉默的畫面並沒有發生。

  相反的,把這群臺灣朋友從大巴車上接下來,到步入會議廳,不過短短數十米的路程,我們和他們之間就有了嘻嘻哈哈的聲音。

  隨著第二天開營式的開始,透過交換禮物的環節,兩岸同學互相把此前精心挑選的禮物送到對方手裏,每一份心意背後都是盡心盡力的準備和全心全意的祝福,心與心的距離就在此刻被拉近。一灣海峽的距離,仿佛一抬腿就邁過去了。

  此行旅程選址雲南,位於大陸西南邊陲的彩雲之南,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滇南深處世代傳承的少數民族部落尚且遺留了今時今日文明社會下所缺失的原始和質樸,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與信仰。從茶馬古道到西盟縣,從瀾滄景邁山到西雙版納,行至千里。

  我的室友Cindy是一個來自臺灣政治大學的女生,一頭齊肩俏皮的棕發,小巧挺翹的鼻子搭配一張秀氣的瓜子臉,透出一股靈氣。我還記得,她抵達普洱市區當晚,儘管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舟車勞頓,難掩臉上疲憊的神色,她卻依然非常耐心地一邊收拾行李一邊跟我解釋來時的波折,一雙大眼睛因為笑容勾勒出彎彎的弧度,煞是好看。溫婉甜美是我對她的第一印象。

  隨著我們聊天的逐漸深入,我對她有了新的認識。她和我説,她曾在高考結束後,獨自前往北美旅行兩個月,孤身從臺北出發去舊金山,停留數日後再到溫哥華轉機前往紐約。

  在我看來,一個高中剛畢業的女生獨自橫跨半個地球距離到另一個大洲旅行,是非常值得欽佩的一件事情。自己訂住宿做攻略,乘坐公共交通穿梭在北美。她卓凡的膽識和勇氣讓我驚嘆不已,在她溫柔的外表下,有一顆勇敢獨立的心。

  理性思辯交換意見

  Cindy的經歷讓我想起另一位嬌小可愛,來自臺灣大學的女生Sunny。她曾在某個假期申請去西班牙某一小島的旅館做義工,身揣1000歐隻身前往歐洲,結果恰逢西班牙罷工,行李托運出意外,還沒到達目的地就被迫繳600歐元轉寄行李,到達做義工的旅館後,行李延遲了兩周才寄到,期間她身上僅存400歐元。當她輕描淡述地跟我説這些經歷時,我在一邊驚叫連連,顯得特別不淡定。

  我不敢説臺灣女生都是這麼特立獨行,膽識過人,也許是我認識的這一小撮人特別優秀的緣故吧。但跟他們接觸我確實有了很多新的思考,或許她們的經歷在很多人眼裏並不是特別值得驚嘆的事情,但相較于我身邊認識的人來説確實是比較少見,像我橫跨半個中國大陸到西北旅行的事跟他們一比,顯得特別不值一提。

  在景邁山上的古茶園裏,千百年來紮根於此的古茶樹和布朗族的茶神,見證了我們這群兩岸青年人理性的辯論。由一人拋出觀點,餘下數名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也互相闡明自己的觀點,表述立場,慢慢地越來越多人加入這場辯論。

  放聲高歌放肆大笑

  8天的時間真的太短,短到沒有多一分的餘地好好了解每位來自對岸的小夥伴,在這個奇妙的營隊裏有太多太多有趣的事,我們帶著各自不同的方言習俗匯聚在煙波飄渺的瀾滄江邊,雲霧繚繞的景邁山上,然後留下我們的故事。

  “我會唱的調子,像沙粒一樣多,就是沒有離別的歌……”拉祜族民歌悠揚的曲調,隨著山風散落在茶林深處,我們也終將帶著相遇的故事回到各自的生活。我想若干年後,我還會記得景邁山落日的晚霞映透了半邊天空,我們坐在吉普車上呼嘯而過,窗外漫山茶林的一片鬱色蔥蘢,我們放聲高歌,放肆大笑。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