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臺灣圖書界人士梁錦興:願用圖書鋪就兩岸交流之路

2016年04月24日 10:24: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福州4月23日電(記者尚昊 喬本孝)對於臺灣簡體字圖書進口聯誼會創會會長、臺灣萬卷樓圖書公司總經理梁錦興而言,回憶起自己人生已經走過的70多個年頭,1990年總是一個繞不開的節點。

  那一年,萬卷樓公司在大陸一口氣購買了9000包18萬冊簡體字圖書,運往臺灣。雖然梁錦興本人和公司因此被臺灣當局列入“黑名單”,但從此,大陸圖書得以突破禁忌,進入臺灣。

  本月,梁錦興帶著3000余種臺灣繁體字圖書來到福州,參展第二屆海峽讀者節。

  1942年,梁錦興出生於臺灣屏東一戶農家,祖籍廣東梅縣。無論是在屏東鄉下赤腳奔跑的中小學時光,還是後來隻身來到臺北就讀大學和研究所,書籍都是梁錦興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他尤其喜愛中國的傳統典籍和文學。

  1987年,臺灣“解除戒嚴”,但大陸圖書在島內仍處於非法狀態,僅可供學術文化人士參閱,卻不能在市場上公開。

  “兩岸同根同源,臺灣的民眾希望了解大陸,更重要的是,大陸是中國文化的根基,離開來自大陸的圖書和資訊,臺灣的許多學術研究和文化活動都很難展開。”梁錦興説。

  在籌資300多萬元新台幣後,萬卷樓公司來到北京琉璃廠中國書店,選購簡體圖書。“中國書店全部把門關起來專門處理我們的事情,處理了好多天,300多萬台幣當時合40多萬人民幣,是當時中國書店三個月的營業額。”梁錦興説。

  就這樣,9000包18萬冊圖書抵達臺灣,堆滿了寄達的郵局。隨之而來的是,萬卷樓和梁錦興被當局列入“黑名單”,處以20萬新台幣的罰款。

  梁錦興沒有想到的是,18萬冊圖書到來後,前來買書的人絡繹不絕,大陸圖書得以突破禁忌進入臺灣,也為其他臺灣書商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此後,臺灣的書店中,大陸圖書越來越多,雖然仍處於半公開、半地下的狀態,但卻銷勢良好。在民意代表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下,臺灣當局只得對此默許,直到2003年修改相關規定,對大陸圖書等出版品實施解禁。

  此後,梁錦興和同仁成立了臺灣兩岸華文出版品與物流協會、簡體字圖書進口聯誼會,一方面努力將大陸圖書引進島內,另一方面也將臺灣的圖書介紹給大陸讀者。

  梁錦興往來于兩岸之間,與大陸同行從陌生到知交,從知交到深交,成為了兩岸圖書行業的一個紐帶。“如同老師是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那樣,我是一個圖書出版者,當然要把好書介紹給兩岸的讀者。”梁錦興説。

  如今,兩岸間的圖書交流早已不同以往:在大陸,高等院校臺灣圖書數量逐漸增加,不少書店開闢繁體字圖書專區,年輕一代的繁體字識辨能力也有所提高;在臺灣,問津堂、若水堂、秋水堂等專業簡體字書店受到追捧,讀者得以方便地從臺灣市場上買到大陸最新流行的書籍。

  參加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到海峽讀者節推介臺灣圖書,與大陸高等院校合作整理學術著作……如今,75歲的梁錦興仍然在堅持著,用圖書鋪就兩岸交流之路,一年往返海峽之間十余次。

  在梁錦興看來,圖書往來是兩岸間涌動的一股暖流,將會源遠流長。“兩岸圖書的交流應當帶著同胞和家人的心態去看待,一切都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