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廈門創新涉臺司法服務讓臺胞感受“公正、透明、信心”

2016年04月01日 08:0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31日上午,走出廈門海滄區人民法院涉臺法庭,臺商簡先生説,涉臺法庭讓他對在大陸“打官司”有信心。簡先生説,他的信心來自於涉臺法庭的司法服務十分優質,“和臺灣水準相當”。

  這是大陸唯一的涉臺法庭,于2012年6月成立,集中管轄廈門市範圍內具有涉臺因素的一審刑事、行政及民商事案件。海滄人民法院副院長兼涉臺法庭庭長曹發貴介紹,經過3年多的創新、完善,這裡已經形成“一條龍”涉臺司法服務機制。

  簡先生剛步入涉臺法庭,就可以看見一座義工服務台,臺商或臺企員工們自願輪班在此擔任引導、簡單諮詢,為包括臺胞臺商在內的訴訟當事人提供服務。

  來自臺企的柯麗萍告訴記者,她在這裡服務已經一年多了。“臺商臺胞來到大陸法院打官司,多少都會有一點緊張感,一聽説我們是臺企員工,距離就拉近了。”柯麗萍説。

  曹發貴告訴記者,義工們還常就自己和朋友遇到的司法問題向法官們諮詢,讓義工隊成為涉臺法庭延伸司法服務的又一平臺。

  當進入案件審查起訴、調解、審判等流程時,涉臺法庭目前擔任庭長的,是涉臺審判經驗豐富、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資深法官,選配的法官則都懂閩南語、學歷高且有豐富審判經驗。

  “專業人辦專業事。”曹發貴説,這些法官不但要懂兩岸法律,還要了解兩岸民俗,掌握涉臺政策。

  海滄法院更創設跨區域臺胞陪審員參審機制,聘任包括廈門前後三任臺商協會會長在內的37位臺胞傑出人士擔任臺胞陪審員,讓他們參加到案件的審理、調解等司法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與涉訴臺胞臺商“同鄉、同業”優勢,有效疏導雙方當事人的對立情緒,避免矛盾的激化和升級。

  曾有一起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其中一方為臺資企業,雙方爭議大,矛盾深。涉臺法庭根據案件性質,特意請來從事建築業的臺胞陪審員謝蒼髮組成合議庭,謝蒼髮在徵得合議庭同意下,多次分別與雙方溝通,做了大量調解工作,最終使雙方達成調解意願。“涉案雙方都給涉臺法庭送來錦旗,這是十分罕見的。”曹發貴説。

  去年有一起涉及臺灣保險公司的保險賠償案件。因為案情複雜,涉臺法庭組成大合議庭,並請來兩位臺胞參與,分別擔任陪審員和參審員。其中擔任陪審員的臺胞還是保險法專家。判決出來後,臺灣保險公司也對判決結果表示信服。

  自集中管轄涉臺案件以來,截至今年3月30日,涉臺法庭共受理各類涉臺案件4752件,已結4262件,其中民商事案件3876件,調解撤訴2303件,調撤率為66.19%。曹發貴説,這樣高的調撤率,充分説明瞭臺商臺胞對涉臺法庭的信任。

  曹發貴介紹説,案件作出判決後,有些臺籍被告人因為在廈門沒有固定住所,或者沒有親友,按大陸法律,不符合判緩刑條件。

  為此,涉臺法庭聘請有影響的臺商擔任緩刑考察員。平時,緩刑考察員充分發揮了解兩岸風俗民情和往來臺灣便利的優勢,協助法院、司法行政機關對刑事案件特別是臺籍被告人成長背景,在臺前科情況進行調查,作為是否符合緩刑宣告條件的參考。

  此外,海滄法院還聘請臺商擔任執行監督員,通過對執行案件的直接參與,促進法院進一步規範執行行為,避免社會公眾對執行工作産生不必要的誤解,回應了臺商對涉臺案件執行的需求。

  “涉臺法庭的眾多創新和實踐,都是為了讓臺胞感受大陸司法的公正透明,增強他們對大陸司法的信任,為海峽兩岸同胞提供平等的司法保護。”曹發貴對記者表示。(作者 陳悅 付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