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廈門海滄人民法院涉臺司法服務獲臺胞點讚

2016年04月01日 07:5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31日上午,作為原告的臺胞簡丞漢走出廈門市海滄區人民法院涉臺法庭後,讚許地説,“涉臺法庭的案件受理公正透明、服務貼心,令人滿意。”

  廈門海滄法院涉臺法庭調解洽談區裏,有一方小平臺,四套倣藤沙發,墻上挂著兩幅畫,一幅畫著廈門鼓浪嶼,另一幅則畫著臺灣日月潭。調節洽談區靠墻的正中央,是法庭義工服務台。正在義工臺服務的臺資企業員工柯麗萍告訴記者,她的義工服務開始於2014年12月,每月至少1次。

  “作為臺資企業的義工,我們會從心理上讓臺胞更有親近感,從而更好地溝通交流,為他們服務。”柯麗萍説。

  廈門海滄區是中國國家級臺商投資區之一。兩岸往來頻繁,涉臺糾紛難免發生。涉臺法庭成立於2012年,集中管轄全市範圍內部分具有涉臺因素的一審刑事、行政及民商事案件。

  海滄法院副院長、涉臺法庭庭長曹發貴介紹,受理涉臺案件,他們有“妙招”:2012年在全國首創了跨區域臺胞陪審制度——聘任了包括廈門市前後三任臺商協會會長在內的30多位臺胞擔任臺胞陪審員,讓他們參與到案件的審理、調解等司法活動當中。

  臺商黃啟璋是廈門市思明區個私協會臺商分會會長,他去年5月成為涉臺法庭第二批臺胞陪審員。

  “臺胞陪審員在辦案過程中起著‘潤滑劑’作用。我們有的是臺胞的同鄉,有的是同業,陪審員與法官的溝通更加直接,因此當事人對我們的信任感會更加深固,”黃啟璋説。

  海滄法院涉臺法庭統計數據顯示,至今為止,臺胞陪審員已參與陪審案件371件,調解撤訴241件,涉案金額6.6億元。

  2015年5月,海滄法院首創緩刑考察員制度,解決了在廈臺胞適用緩刑的難題。曹發貴説,“緩刑考察員制度作為‘一條龍’涉臺司法服務機制的重要一環,對於解決臺籍被告人適用緩刑難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5年8月以來,廈門率先在全國形成“一條龍”涉臺司法服務機制,該機制包括從審查起訴、調解、審判到執行的整個流程。

  截至2016年3月30日,海滄法院涉臺法庭共受理各類涉臺案件4752件,已結4262件,判決963件,調解撤訴2303件。(記者 付敏)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