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國務院今年批復七區域規劃 我國新經濟版圖成型

時間:2009-11-25 08:39  來源:濟南日報

  7區域規劃獲批 我國新經濟版圖成型

  專家建議設立國家層面的區域經濟管理機構

  近日,國務院批復的《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正式對外發佈,在應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務院今年共批復了7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發展規劃,獲批數量是前4年的總和。

  今年獲批的區域規劃除了注重沿海佈局外還開始開發沿邊,從東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東北等地;將以往的外向型增長結構轉變為“外需、內需共同發展”。其實,我國高層決策者在10年前就已經注重區域經濟的發展,而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讓中國經濟區域協調發展顯得更為迫切。

  專家建議,在國家層面上,設立一個區域經濟管理機構,將目前由不同部門負責的區域管理職能集中起來,統籌考慮對各地區的支援力度和方向。

  【前所未有】今年連批7個區域經濟規劃

  今年1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隨後,國務院先後批復了《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和《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等7個規劃。今年批復的區域經濟規劃數量是過去4年的總和,出臺速度前所未有。

  記者發現,目前,我國新的區域經濟版圖逐漸成型,將包括以下經濟區域:長三角、珠三角、北部灣、環渤海、海峽西岸、東北三省、中部和西部。

  在今年獲批的區域經濟規劃中,“關中-天水經濟區”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又一個“發動機”;遼寧沿海“五點一線”經濟帶和圖們江區域將為振興東北增添動力;江蘇沿海地區被看做長三角的延長線;橫琴的發展將成為珠三角又一個“助手”。

  【前景展望】沿海經濟區將連成“金項鍊”

  改革開放後,我國沿海地區得到了迅速發展,上世紀80年代,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帶火”珠三角;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浦東新區的開發拉動長三角;21世紀後,濱海新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建立,則為環渤海地區和北部灣兩地都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今年批復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中,進一步保持了“面朝大海”的趨勢,江蘇沿海經濟區、遼寧沿海“五點一線”經濟帶、橫琴、海西經濟區等4個經濟區都是對我國沿海經濟佈局的進一步完善。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陳棟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珠三角、長三角、北部灣經濟區、海西經濟區、江蘇沿海地區,到包括遼寧沿海區域和濱海新區在內的環渤海區域,加上今後可能獲得批准的黃三角和山東“藍色經濟區”,全國沿海將連成一串漂亮的“金項鍊”,到2020年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時,沿海的整體經濟框架將形成。

  【出臺背景】金融危機讓經濟結構調整更迫切

  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突襲我國,“外向型”經濟的沿海地區遭到了近30年來最大的打擊,外需一直拖我國經濟增長的“後腿”。因此,我國將擴大內需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希望通過發展中西部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來拉動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

  有的專家把金融危機前的發展稱為“外迴圈”,認為這一次的發展是向“雙迴圈”(對內對外)轉變。其實,在金融危機之前,我國的決策者早就開始進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10年前提出西部大開發,7年前提出振興東北,5年前提出中部崛起。而這場金融危機的到來,讓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更為迫切。

  今年批復的經濟區域中,除了繼續關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還批復了關中-天水經濟區、圖們江區域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旨在推進我國東北、西部和中部的協調發展。

  如今,各地新提出的區域經濟規劃如雨後春筍。淮海經濟區時隔20多年後再被提起,環渤海地區的唐山灣也正在醞釀,“西三角經濟圈”的概念今年第一次被提出。此外,黃河三角洲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重慶“兩江新區”都已向國務院申報。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