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和平為念發展為重——《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年

時間:2008-12-15 08:28  來源:人民日報

以和平為念 以發展為重
——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三十週年


林文漪

  1979年元旦,是值得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紀念的日子。這一天,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標誌著兩岸關係和平的主題從此得以確立,並長期被中央政府所堅持,被兩岸同胞所維護。

  30年後的今天,回首這段不平凡的歷史,不禁感慨萬千。

  兩岸和平是根本

  《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確立了通過談判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進入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提出以“一國兩制”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戰略構想,明確了兩岸協商談判的前提條件和基本框架,亦即:一個國家之內“臺灣可以實行與大陸不同的社會制度”、“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以此消除臺灣當局的顧慮,並進一步向臺灣民眾和國際社會展現了我們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善意和誠意。“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之所以被視為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國策,並寫進憲法,就是因為這一基本構想的核心內容——一個中國、兩制並存、高度自治,既客觀而確切地描述和定義了兩岸的事實現狀以及兩岸關係的性質,同時,也充分考慮到臺灣地區特殊的歷史遭遇和民眾的生活方式。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一國兩制”仍是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一國兩制”方式圓滿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所産生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日漸強大,臺商投資大陸熱情高漲,兩岸經貿交流和人員往來以及文化、教育、體育、科技等領域的各項交流活動不斷向縱深發展,而此時李登輝卻悍然拋出“兩國論”,致使“海協”、“海基”兩會的協商接觸不得不中斷。

  即便在如此背景之下,祖國大陸仍然以和平為念,以發展為重,江澤民同志提出現階段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強調“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

  進入新世紀,臺灣政局詭譎多變,島內“臺獨”分裂活動愈演愈烈,陳水扁當局在分裂國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致使兩岸關係瀕臨危機邊緣,若任“臺獨”發展下去、氾濫開來,兩岸沒有和平,社會無從發展,民眾沒有幸福,國家後患無窮。

  旗幟鮮明決策果斷

  面對猖獗一時的“臺獨”分裂活動,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順應民心,果斷採取強有力的措施。2004年5月17日,中臺辦、國臺辦授權發表聲明,旗幟鮮明地提出:“堅決制止旨在分裂中國的‘臺灣獨立’活動,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同胞當前最緊迫的任務”;2005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發表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表明祖國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的堅定決心和嚴正立場;2005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祖國大陸維護兩岸關係、反對“臺獨”分裂所採取的一系列果斷、有力措施,充分體現了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一貫主張,同時表明瞭全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經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以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為標誌,兩岸關係峰迴路轉,撥雲見日,終於打破了對峙、對抗的僵局,從緩和、交流、合作進入到和平發展的新階段,迎來了歷史性轉機,出現難得的發展機遇。

  和平發展續寫新篇

  “十七大”以來,中國共産黨和中央政府關於祖國統一和對臺工作的新思維、新舉措更加與時俱進,務實靈活,堅定有力。中共中央提出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戰略思想,以和平和解為宗旨,以互利發展為動力,以互信合作為基礎,以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福祉為目的,集中體現和反映了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指明瞭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

  《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後的今天,兩岸交流合作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的主張正在成為兩岸同胞的自覺行動,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具有更為堅實的基礎、更為強勁的動力、更為有利的條件。在臺灣局勢發生重大積極變化、出現難得發展機遇的新形勢下,我們應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主張,切實貫徹中央對臺工作的戰略部署,落實“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不斷強化兩岸關係改善與發展的良好勢頭,著力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框架,推動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的軌道,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作者係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