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臺胞回首兩岸三十年 喜看“三通”即將實現

時間:2008-12-10 08:09   來源:台灣網

北京市臺聯召開“改革開放與兩岸關係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鐘寶華 攝)

  台灣網12月9日北京消息 為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部分在京臺胞代表和臺灣問題專家受北京市臺聯邀請,齊聚一堂,暢談30年來切身經歷,回顧30年兩岸關係的發展和臺胞在此中所做的努力,對即將實現的“三通”表達了熱切期盼喜悅之情。

  全國臺聯研究室副主任、臺灣問題專家楊毅周表示,《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是兩岸關係發展中的歷史性轉折,結束了兩岸軍事對峙、互不往來的冰凍期,提出兩岸要實現“三通”加強交流。30年來,兩岸關係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形成雙向、直接、制度化交流的格局。

  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教授徐博東表示,從《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制定和實踐,直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思維,兩岸關係終於出現了令人振奮的可喜局面,兩岸同胞期盼三十年之久的直接“三通”終要實現。這不僅將拉近兩岸人民的地理距離,更重要的是心理距離拉近。“這是戰略性的突破,必將對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祖國統一産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座談會上,專家與臺胞一致認為:《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年來,大陸臺胞心繫祖國統一大業、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歷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多年來,從‘三不政策’到‘戒急用忍’到‘積極管理’,臺灣當局沒有一樣是要促進兩岸交流,完全是阻擋兩岸交流。”楊毅周表示,兩岸臺胞正是為了爭取自己和民族的利益,不斷推動兩岸各種交流往來,才迫使臺灣當局放棄那些不合時宜、阻礙兩岸交流的政策。“可以説,兩岸今日之格局,離不開兩岸臺胞的積極推動,臺灣同胞是推動兩岸關係的基本力量。”

  這一點,在出席座談會的魏麗惠女士身上正有著很好體現。作為一位臺籍人大代表,魏麗惠多年來經常聽取臺胞意見建議,形成提案向人大建言,新近實施的臺胞證換證不換號的建議,就是她匯總了北京市臺聯臺胞建議,提交全國人大並最終獲准執行。她表示,作為臺籍人大代表,就是要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讓人民和政府之間有一條暢通渠道,通過自己的切身努力,以高度的責任感為兩岸同胞溝通奉獻心力。

  臺胞郭平坦也是《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之後,兩岸往來逐步熱絡地見證者和推動者,中美建交公報發表當日,他被委任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大阪總領事館領事。

  郭平坦對記者説,《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引起臺灣同胞的熱烈反應,當時有臺胞聽到文告之後,立即下決心回家,並找到我幫忙。因為工作關係,他得以有能力幫助眾多臺灣同胞實現返回大陸定居,到大陸探親,旅遊等願望。他表示,“兩岸交流交往實非臺灣當局恩賜,而是《告臺灣同胞書》政策的感召,感召兩岸人民共同衝破障礙而開拓出來的。”

  已是大陸第二代臺胞的王濤女士是一名律師,談起即將到來的“三通”直航更是難掩欣喜:“三通”實現後,兩岸一日生活圈將化作現實,兩岸親人見面成為平常事,“聯絡感情不必再用夜夜電話粥,真是越來越幸福。” (記者 鐘寶華)

全國臺聯研究室副主任、臺灣問題專家楊毅周出席座談會(鐘寶華 攝)

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教授徐博東出席座談會(鐘寶華 攝)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