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高考”:日本“浪人”出沒,最難考試在印度?
中新網6月7日電 6月7日,2024年中國高考正式拉開帷幕。作為選拔人才的考試,高考存在於世界上很多國家。
不過,由於各國社會條件和教育傳統等不同,大家的“高考”比拼不盡相同,但同樣相當激烈。從韓國到印度,究竟哪個國家的“高考”最難?
日本:復讀生被稱為“浪人”
與中國不同,日本的“高考”不是“一錘定音”,而是採取全國統一命題考試與各高校自主命題招生相結合的制度,考試大體分為兩次。
第一次考試是每年1月的日本全國統一學力考試,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制定的《高中教學大綱》命題,考試不分文理科,主要是基礎學科。考試結果公佈後,考生根據自己的成績決定報考目標大學和專業。
2月中旬至3月底,各高校自行組織第二次專門考試,主要有筆試、面試、小論文寫作、實際操作等各種形式。隨後,各大學將綜合兩次考試成績擇優錄取。
日本考生主要分兩類。第一類是應屆高中畢業生,第二類學生是往屆落榜生。後者沒有工作,專門參加各種補習班或者自學,被稱為“浪人”。復讀一年被稱為“一浪”;復讀兩年被稱為“二浪”;復讀多次被稱為“多浪”。
韓國:瘋狂的補習班“內卷”
韓國高考被稱為“大學修學能力考試(CSAT)”,採取必考加選考模式,2022年起取消文理分科。
韓國高考通常在每年11月舉行。所有考試集中在一天,上午考韓語、數學、英語,下午考韓國史、探究、第二外語。長達八小時的拉力賽,對考生的腦力和體力是不小的考驗。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曾報道稱,韓國高中生有充分的理由感到焦慮,因為他們在“高考”時還要面臨“殺手試題”的考驗,這類超綱題目可能是令人頭疼的高等微積分,也可能是晦澀的文學節選。
為了取得好成績,很多學生都會選擇去補習班“充電”。據韓國教育部和統計廳最新數據,2023年韓國中小學學生課外補習班開支達27.1萬億韓元(約合1425億人民幣),同比增加4.5%,創歷史新高。
韓國《中央日報》稱,課外補習不是高收入階層的專利,低收入家庭也在用“吃飯的錢”給孩子補習,“韓國現在整體正被課外補習這座大山壓得透不過氣來”。
美國:一年能考7次
美國沒有統一的“高考”,現行的大學入學評測中,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與ACT(Admission College Test)是由大型考試服務公司組織的、一年多次的標準化考試。
SAT在美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考試主要分為推理測驗(Reasoning Test)和專項測驗(Subject Tests)。SAT的試題千奇百怪,不完全與中學課程和教材掛鉤,沒有考試大綱,側重考察邏輯思維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據介紹,SAT一年有7次考試機會,考生可以根據自主選擇參加考試的次數。
與SAT相比,ACT考試題型全部是選擇題,分英語、數學、閱讀、科學四部分,考試時間175分鐘。它更強調考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同時考察考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美國國家公平與開放考試中心(Fair Test)2月最新數據顯示,超80%的美國學院和大學實行“選擇性考試”或“不考試”招生,這意味著至少有1825所學校不要求申請人必須提供ACT或SAT成績。
印度高考:“世界上最難的考試”?
在印度,高中是2年學制,高中畢業時進行畢業會考。畢業後,有2年的大學預科,大學預科畢業時的考試才相當於我們的“高考”。
對印度考生來説,“高考”並不是一場考試,而是持續數月的漫長季節。各校考試通常在每年4月至6月舉行,正值印度一年中最熱的季節,許多考生常常會轉戰各地參加考試,有的甚至會參加多達二十次的考試。
在印度,理工科是最受歡迎、競爭也最激烈的,商科次之。要想當工程師、建築師或者醫生,在高考之後,還要參加全印度統一的工程師、建築師和醫師考試,合格後,還要參加各大學的入學考試。
目前,印度最熱門的大學,是號稱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齊名的印度理工學院,其自主命題的入學考試試題也被認為是“世界上難度最大的考試之一”。
這些國家將漢語納入“高考”
2016年,英國將漢語納入中學課程。為了培養出每年至少5000名以上能用漢語交流的人才,英國每年都要投入1000萬英鎊。漢語已經成為英國“高考”的三大熱門外語之一。
據稱,英國的漢語考試非常難,考試時間為5小時45分鐘,考試內容分為三部分,有各種各樣的閱讀、寫作,中國古詩詞和成語理解等內容。
2019年,俄羅斯將漢語納入該國“高考”科目中,漢語成為可供考生選擇的第五種語言。據稱,當年俄羅斯漢語考試的平均得分達到62.5分,更有一名畢業生漢語得了滿分。
西班牙也是學習漢語的熱門國家之一,每年約有9000人參加中國國家漢辦舉辦的漢語水準測試,是歐洲參加這項測試人數最多的國家。
此外,法國、希臘、愛爾蘭、德國等國也都把漢語納入了教育體系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