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人士:“中國産能過剩論”是美國政客的“洗腦”謊言

2024-05-17 15:13: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中國日報網5月17日電 最近一段時間,部分美國政客和媒體不斷炒作“中國産能過剩論”,試圖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産品等領域抹黑中國。然而,多位國際觀察人士指出,美國打著“産能過剩”旗號打壓中國新能源産業,反映出中國已經在該領域取得領先地位。所謂的“中國産能過剩論”不過是美國政客的“洗腦”和謊言。

  韓國記者崔賢俊日前在韓國《韓民族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美國頻頻指責中國新能源行業“産能過剩”,這反映出中國在這些行業中已經佔據全球領先地位。他表示,在最近的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中國汽車製造商的亮眼表現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國品牌正在迅速崛起,以其高性價比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

  韓國《韓民族日報》網站報道截圖

  崔賢俊稱,面對中國製造業的迅速發展,各國都在尋找應對之策。與美國單純提高關稅壁壘的做法不同,一些歐洲國家選擇與中國合作,尋求共贏之道。

  美國記者李坎普更是直言,美國炮製“中國産能過剩論”或許只是因為白宮擔心中國生産的高品質産品“可能會令美國民眾感到震撼”。坎普援引《大西洋月刊》報道稱,“中國電動汽車便宜、時尚、品質高……白宮卻想方設法將中國電動汽車拒之門外。”

  坎普認為,中國綠色技術的全球競爭力日益增強,將推動全球能源轉型,而美國向中國新能源産業發難,其背後反映的是美國經濟和美元體系對化石燃料銷售的依賴。所謂“中國産能過剩論”不過是美國政客的“洗腦”和謊言。

  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所副教授張越近日在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刊文稱,中國的巨大市場規模和廣泛生産能力成為其競爭優勢的基礎支柱……事實上,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成本優勢是通過其二次創新能力得到展示的。美國是時候承認他們在電動汽車市場面臨的挑戰並非中國“産能過剩”,而是其本國産業對於電動汽車轉型反應遲緩,導致低效發展和競爭力缺失。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報道截圖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