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全球制造業升級大競爭,中國“新三樣”打頭陣

2024-01-13 09:40:00
來源:中新網微信公眾號
字號

  十年前,以工業4.0為標志,世界各大制造強國開啟了一輪制造業升級的大競爭。

  十年後的今天,在全球經濟低迷,各制造強國均面臨內外挑戰的情況下,中國掏出了讓世界矚目的“新三樣”,既彰顯了中國制造業升級的堅定步伐,又增添了世界對于中國經濟繼續平穩發展、為全球增長提供引擎的信心。

  出口“新三樣”,可謂是中國制造“高原”上的高峰。

  何為“高原”?中國工信部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制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約30%,連續14年位居全球首位。

  V你一組數據,看看中國制造的實力: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四成以上產品產量位居全球第一,個人計算機、手機、空調、太陽能電池板等一批重要產品產量佔全球一半以上。

  在中國制造業中,傳統產業佔比超過80%。以前說到中國制造往往會提及“大而不強”的標簽,但中國制造 “強起來”的步伐持續加快,正用一係列的高峰,逐步撕掉“大而不強”的標簽。

  傳統產業加速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對“三里河”說,高新技術制造業與裝備制造業持續較快發展,在制造業和規上工業中的佔比持續提升,是支撐工業增長的重要力量。

  掏出“新三樣”

  中國領跑制造業升級競爭

  當前,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光伏、通信設備、動力電池、稀土等產業處于並跑乃至領跑位置,這是中國制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重要標志。

  從過去的“老三樣”(服裝、家具、家電)到現在的 “新三樣”,正是中國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寫照,也體現了中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比較優勢的動態演進。

  這種轉變,背後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2022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研發投入國,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佔比近1/4。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三里河”說,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就像兩個緊密咬合的齒輪一樣轉動,迸發更多新質生產力的火花,就好比為中國經濟安裝一臺強大的“引擎”,讓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老樹發新芽”,“新樹”發展壯大,“未來之樹”亦需提前培育。

  “6G、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研發處于全球第一陣營。” 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出,要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制定實施培育未來產業的政策文件,推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聯網、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開發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構築未來發展新優勢。

  在朱克力看來,中國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種子選手”,這些產業不僅代表著科技前沿,更是未來全球競爭的關鍵領域,這無疑是在為未來經濟發展儲備能量,這些“種子選手”將逐漸成長為中國經濟的新支柱。

  工業經濟穩中向好,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新動能加快釋放,將源源不斷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