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非洲媒體:迦納能從中國鄉村振興學到什麼?

2023-08-31 15:24: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8月31日報道 迦納《商業與金融時報》網站8月28日發表題為《網際網路接入和鄉村發展,迦納能從中國學到什麼?》的文章,作者是迦納經濟學家亞歷山大阿耶爾泰奧東科爾。文章摘編如下: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底中國農村網際網路用戶超過3億人,較上年大幅增長。以這一增長速度,這個亞洲巨人可能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讓其所有農村人口接入網際網路。自2014年以來,中國農村的網際網路普及率穩步提升。

  在這一過程中,網際網路的普及帶來了新的機遇,促進了農村地區各行各業的增長。例如,電子商務——主要是通過網際網路購買和出售商品及服務——使包括農民、創業者和企業家在內的群體能夠克服地理障礙,進入更加廣闊的新市場。

  近年來,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受到追捧。2022年,中國農村網路零售額達2.17萬億元,與2014年的1800億元相比大大增加,這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截至2022年底,全國農村網商(店)已達到1730萬家。

  新興的網際網路産業提高了生産力,刺激了消費,幫助農村人口擺脫了極端貧困,併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世界銀行和阿里巴巴集團2019年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中國農村的電子商務和家庭福利改善之間存在正向關聯。在“淘寶村”,參與電子商務的家庭的收入比不參與電子商務的家庭高出80%,網店員工的工資接近或高於城鎮私營企業員工的平均工資。女性和農村家庭中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人是電子商務的更大受益者。

  中國在過去十年裏成功提高了網際網路普及率以促進農村地區的振興,這無疑給全球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經驗。就迦納而言,借鑒中國經驗,加快農村地區的網際網路接入,可以帶來巨大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從2014年到2022年,中國的農村網民規模從1.78億增至3.08億,這一擴張對於為新興的網際網路相關行業創造有利環境至關重要,其中也包括在農村地區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目前,借助手機,中國農村地區的創業者、農民、創新者和中小企業老闆能讓一切盡在掌握。電子商務簡化了商業流程,有利於商品和服務在城鄉之間流動,從而促進了資本向農村地區的流動。

  近年來,這種趨勢不僅為農村居民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也吸引了一些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返回家鄉。據報道,到2021年底,約1120萬人返鄉入鄉創業創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農民工,每個返鄉農民工創業能帶動6到7個穩定就業。

  事實上,在中國農村地區,網際網路穩步擴張颳起的變革之風已經催生了新的産業,涵蓋智慧農業、電子健康、遠端教育、金融技術和電子商務等領域,這為傳統的農村商業和産業注入了新的動力。自中國出臺“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以來,這一旨在將網際網路與包括農業在內的傳統産業相融合的計劃已對該國的農村經濟産生了深遠影響。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顯著提高了傳統産業的效率,尤其是在農業價值鏈上。從生産、加工、融資到行銷,與網際網路技術的融合為農村産業的轉型升級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是該國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大數據的應用為這裡的農村産業注入了活力,幫助解決了這個有很多山地和丘陵地區的省份面臨的巨大挑戰。作為高品質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大數據等網際網路技術的融合提高了生産力,改變了包括種植業在內的貴州各農村産業。

  貴州省修文縣是著名的獼猴桃産地,當地的數十個獼猴桃果園通過物聯網技術接入大數據平臺。在科技的助力下,果農們在手機上就能獲取包括溫度、濕度、土壤含水量在內的果園實時數據,可以選擇適當時機進行施肥和修剪,確保果園得到更有效的管理。與主要依賴經驗和天氣的傳統農業相比,網際網路技術顯著提高了修文獼猴桃的品質和産量,有利於當地農民收入的提升。(編譯/許燕紅)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