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62%比61%,“中國首次超過美國”

2023-07-07 11:10:00
來源:參考消息
字號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4日刊發題為《中國展開文化攻勢,要贏得對美“宣傳戰”,其他國家是否會被影響?》的文章,作者為簡蔡。全文摘編如下:

  華納兄弟探索頻道的高管維克拉姆錢納來了,獲得過奧斯卡獎的英國紀錄片導演馬爾科姆克拉克也來了,他們是受邀開展線上講座的四位外國影視人士中的兩位,講座的主題是圍繞如何對西方講好中國故事。

  據報道,來自中國黨政機構、大學、媒體和使領館的1萬多人參加了這次線上講座,以了解如何以“先進”方式,解説“中國、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魅力”。

  克拉克線上上講座中説:“過去十年,中國一直是西方負面宣傳的對象。我要努力做的就是對抗這種負面宣傳,不一定是通過唱讚歌,而是真實講述這裡正在發生的事情。”

  在北京和華盛頓展開激烈的輿論戰之際,此次研討會是中國打造軟實力、展開文化攻勢的最新努力。

  中國在對內促進文化自信的同時,對外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不搞意識形態對抗,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於人。中國還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加強國際人文交流與合作。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學者喬治馬格努斯説:“中國和西方國家都在談論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與自由,但前者是基於馬克思主義和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對上述概念提出另一種理解。”

  馬格努斯説,這種表述旨在與政治體系和目標不同的國家建立聯繫,全球南方的許多國家都可能會接受這種説法。

  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豐富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思想內涵。

  中國去年公佈了希望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全球安全倡議。作為倡議框架的一部分,北京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同時通過斡旋促成伊朗和沙特恢復外交關係。總的來説,北京的努力贏得了支援。

  英國康橋大學研究人員去年10月發佈的一份報告説,有62%的發展中國家公民對中國持正面看法。這是自2011年這一數據開始收集以來,發展中國家公民對中國的好感度(62%)首次超過美國(61%)。

  這項研究綜合了來自137個國家的30項調查數據。根據這份報告,與北京貿易和投資關係密切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的看法最為正面。

  華盛頓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蘇拉布古普塔説,中國希望國際社會“軟化”針對中國崛起的立場,接納中國的崛起。

  古普塔説:“中國想表明的是,中國的崛起不同於西方大國,北京珍惜和倡導世界文明的多樣性。與其説這是一種反西方的資訊,不如説是向有意傾聽的人發出不同於西方的資訊。”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