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演繹經典作品 促進人文交流

2023-03-24 12:2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2月底,俄羅斯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4天連演6場,贏得觀眾熱烈反響。

  該劇根據俄羅斯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的同名長篇小説改編而成,2016年推出後創造了俄羅斯音樂劇的“票房神話”。中文版由俄羅斯主創團隊參與製作,中國演員傾力出演,兩國藝術家共同用舞臺藝術演繹了這部壯闊悲情的愛情史詩。

  音樂是共通共融的語言。近年來,中國與俄羅斯音樂家積極加強交流合作,攜手創作多部精品佳作,為促進中俄人文交流不斷邁上新臺階作出積極貢獻。

  小説《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紀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也是俄羅斯文學史上被翻譯語種最多的經典文學著作。音樂劇由俄羅斯詩人尤利金改編,莫斯科輕歌劇院創排。60余萬字的原著濃縮成2個小時的音樂劇後,劇情主要集中於安娜對愛情的追求,借由動人的音樂與豐富的舞臺呈現,安娜這一藝術形象獲得了新的生命力。

  音樂劇中文版由俄語翻譯家劉文飛擔任文學顧問及中文譯配,角色全部由國內音樂劇青年演員擔綱。全劇貫穿了古典、流行、搖滾等40余首唱段,融合現代舞、芭蕾舞、宮廷舞及俄羅斯民族舞蹈等多種表現形式,音樂與唱詞進行了更為抒情化、更加細膩的表達。劇中還特地保留了一首俄文原曲《啊,我心愛的人》,營造出跨越語言與民族的藝術空間。在舞臺場景上,通過多媒體與燈光組合等舞美設計營造出富有象徵意味的火車頭和火車站、貴族府邸、歌劇院、莫斯科街景和鄉間莊園等場景,展現出濃郁的俄羅斯風情。

  在北京上演前,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曾在上海、廈門和深圳演出,均獲得成功。這再次印證了經典文學改編的強烈藝術魅力和創作空間。這部作品融合了文學性、戲劇性與音樂性,在傳播語言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成為“用中國語言講好世界故事”的有益探索。

  近年來,中俄藝術家合作演繹了多部改編自俄羅斯文學經典的歌劇作品。2014年3月,由國家大劇院歌劇院與俄羅斯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聯合製作的柴可夫斯基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在北京上演,出自亞歷山大奧爾洛夫之手的舞美設計渲染出清新宜人的俄羅斯自然景觀:天空蔚藍、白雲朵朵、果實遍地……觀眾仿佛能嗅到洋溢著樹脂芳香的空氣。同年7月,這部作品受邀登上聖彼得堡著名的“白夜藝術節”舞臺,中國歌唱家的演出令很多俄羅斯觀眾讚不絕口。

  2014年9月,莫斯科國立斯坦尼斯拉伕斯基與涅米羅維奇丹欽科音樂劇院的歌劇《戰爭與和平》在天津大劇院首演,這部歌劇改編自托爾斯泰另一部文學巨著,由俄羅斯音樂家普羅科菲耶夫作曲,演員人數超過600人,給觀眾帶來又一次藝術震撼。

  回溯音樂史,中國與俄羅斯音樂家彼此傾慕、交流不斷,譜寫了世界藝術交流史上的一曲曲動人旋律。

  柴可夫斯基創作的芭蕾舞劇《胡桃夾子》的6首《性格舞曲》中,有一首《中國舞曲》,描繪了童話世界糖果王國裏代表中國的“茶葉”的歡快舞蹈,是俄羅斯音樂家以音樂想像呈現中國故事的成功嘗試。另一首曾讓托爾斯泰聽得落淚、“想到俄羅斯人民深切苦難”的第一弦樂四重奏中的《如歌的行板》,也引發無數中國聽眾的深切共鳴。

  俄羅斯籍華裔作曲家左貞觀在《俄羅斯音樂家在中國》一書中,提及俄羅斯作曲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時,稱其是俄羅斯“中國風格音樂的開拓者”:阿甫夏洛穆夫以中國傳説為題材創作的歌劇《觀音》,採用了京劇曲調;交響樂詩《北平衚同》則以小販的吆喝叫賣聲為素材,通過自然音響,生動再現中國民眾的生活場景,具有濃郁的地方氣息。

  近年來,中俄音樂文化交流進入新的繁榮時期,許多享有盛譽的俄羅斯音樂家紛紛登上中國舞臺。指揮家尤裏特米爾卡諾夫攜手聖彼得堡愛樂樂團帶來拉赫瑪尼諾夫交響曲,令中國聽眾感受到俄羅斯音樂的獨特魅力。鋼琴家、指揮家米哈伊爾普雷特涅夫演奏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展現出俄羅斯演奏家在詮釋歐洲作曲家經典作品方面的深厚造詣。

  俄羅斯指揮家瓦萊裏捷傑耶夫曾多次率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來華演出,從柴可夫斯基到肖斯塔科維奇,從斯特拉文斯基到普羅科菲耶夫,捷傑耶夫與樂團以風格純正、水準精湛的音樂闡釋,為中國聽眾奉上一場場音樂饗宴。其中,通過連續數場音樂會集中演奏一位作曲家的作品,就出自捷傑耶夫的創意,這為中國聽眾更深入領略作曲家的創作風格提供了充分機會。

  2015年9月2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閱兵前夕,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的演奏家組成“中俄青年聯合交響樂團”,演奏了鋼琴協奏曲《黃河》與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中國聽眾熟稔於心的《黃河》第四樂章《保衛黃河》,展現出中國軍民奮力抗擊日寇的壯烈場景,賦格段落節奏沉著、激蕩心靈。隨後,《東方紅》的旋律噴薄而出。中國經典音樂作品呈現的激蕩人心的力量,令人心潮澎湃、淚凝于睫。

  文藝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最好方式。作家王蒙回憶年輕時代給予他深刻影響的中外文學經典時,寫下這樣的文字:“魯迅使我嚴峻,巴金使我燃燒,托爾斯泰使我讚美,巴爾扎克使我警悚,歌德使我敬佩,契訶夫使我溫柔憂鬱,法捷耶夫使我敬仰感嘆……”中俄藝術家攜手演繹的經典作品在兩國觀眾心中引發的共鳴與感動,正是長期以來中俄文化交流的厚積薄發。面向未來,中俄雙方不斷深化包括音樂合作在內的各領域人文合作,必將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友誼,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

  (作者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