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巴基斯坦學者:我是中國發展道路的追隨者丨兩會世界觀

2023-03-14 15:3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 (陳彩霞)2023年全國兩會持續吸引全球目光。作為投資領域專家,“中巴經濟走廊”前項目主任、巴基斯坦可持續發展政策研究所“一帶一路”和全球治理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哈桑達烏德巴特(Hassan Daud Butt)近日在接受中新網專訪時,高度讚賞中國經濟強勢復蘇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來的機遇,並對中國刺激消費、中國式發展道路及綠色能源轉型等,予以肯定。

  製圖:中新網姚嵐

  經濟復蘇有助緩解全球通脹

  自優化調整防疫政策以來,2023年前三個月,中國國內經濟強勁反彈,製造業、服務業和建築業活動迅速好轉。2023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的發展預期目標,定為5%左右。

  巴特認為,全球經濟在過去幾年經歷了非常困難的時期。根據中國當前各种經濟活動復蘇的跡象,“5%左右”這一適度目標表明,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發展將對世界經濟産生積極影響。

  巴特回憶道,2022年12月,他曾在北京參加一個研究項目,親眼見證了當地民眾購買力和消費活動不斷增加,幸福感不斷增強。他表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若能繼續提供穩健的供應鏈,生産優質、實惠的産品,將有助於緩解全球通脹問題。

  巴特尤其提到中國國內旅遊業全面加速恢復,對經濟起到推動作用。他希望未來中國遊客實現更多出境遊,為巴基斯坦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復蘇帶來活力。

  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成果豐碩

  2023年,恰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和中巴經濟走廊啟動10週年。談及“一帶一路”給自己國家帶來的變化與機遇,巴特講述了自己的切身體會。

  巴特提到,“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多贏的倡議,向所有國家敞開懷抱。“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之一,兩國在基礎設施、能源資源、農業水利、資訊通訊等多領域開展合作,幫助促進巴基斯坦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巴特強調,在中巴經濟高品質合作的框架下,俾路支省瓜達爾港面貌日新月異,貨運往來一派欣欣向榮。由中國援建的新瓜達爾國際機場和瓜達爾港東灣高速公路在2023年將投入運營,極大方便了巴基斯坦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交往,對其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巴特還表示,中巴“不僅是鄰里,更是好兄弟”,希望未來雙方能在科學技術、特殊教育、醫療保健、職業培訓、電子商務等多領域,繼續強化合作。中國積極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做好長期規劃,將對區域經濟穩定和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中國式發展道路樹立榜樣

  2023年全國兩會上,中國式現代化、綠色發展、脫貧攻堅等成為屢被提及的高頻詞。據中央財辦發佈的數據稱,2021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達114萬億元,十年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從11.3%上升到約18%,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也翻了約一番。

  巴特表示,中國式發展道路令人矚目,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樹立了良好榜樣。十八大以來,中國幫助近1億人脫貧,積極採取措施促進就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些舉措值得巴基斯坦學習,因為巴基斯坦也面臨貧困和失業等挑戰。

  巴特認為,中國式發展道路展現了大國擔當。讓這麼多人脫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充分釋放鄉村經濟潛力,讓農民共用經濟發展成果。此外,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道路嚴守責任意識,強調低碳綠色發展,努力實現凈零排放,為其他地區和整個世界創造了共用繁榮、雙贏的良好局面。

  巴特還強調,和西方相比,雖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發展模式,但他自稱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追隨者”。他認為,“中國和諧發展的理念不僅為自身,也為朋友和合作夥伴做出了貢獻,這是應該得到推崇的”。(完)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