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護一江碧水 同享發展機遇
長江經濟帶覆蓋中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全國一半左右,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中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許多外國友人工作、生活在這里,見證、參與了這些變化,也對長江經濟帶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江中大熊貓’江豚回來了”
本報記者 姚雪青
戴上頭盔、穿上騎行裝、安上配速表,出發!一個周六的清晨,馬基植約上三五好友,從家出發,途經工作地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沿著長江邊的濱江綠道騎行。一路上,藍天白雲下無邊江景一時新:燕子磯公園、幕燕濱江帶、江心洲、南京眼、魚嘴公園……如同一幅連綿不絕的畫卷。
今年46歲的韓國人馬基植,是愛爾集新能源(南京)有限公司的環境安全負責人。今年是他到中國工作的第八個年頭,也是在南京任職的第三年,沿江騎行已成為他日常生活中最大的愛好。
“南京和首爾一樣,都是大江流經的城市,讓我有一種親切感。”馬基植告訴記者,到中國工作後,來南京出差的機會多了,親眼看到長江周邊環境每年都在改善;2020年正式在南京任職後,他深深感覺到,江邊的環境大變樣——水質清澈、空氣清新、滿目綠意,“‘江中大熊貓’江豚回來了”。
“作為生產鋰電池的新能源企業,我們感受到近年來中國政府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引導企業對環保設施技改的力度也越來越大。”馬基植說,他所在的公司年環保投入保持較高增幅。公司修建了污水處理站,嘗試中水回用、循環利用,全廠生產廢棄物實行零填埋,全部回收再生轉化為能源。公司還歷時3年研發完成了“黑科技”——廢液二次回收裝置。
在公司的電極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了這個“黑科技”的工作過程。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機溶劑廢氣通過管道進入回收塔冷凝,再經過精餾塔完成約82%的一次提取蒸餾,繼續回收使用;剩余的廢液則再次排入圓筒形的薄膜蒸發器中,進一步提取和蒸餾。經過兩次處理,實現95%以上回收率,每年能減少2000多噸的危險廢物委外處理量,不僅實現了危險廢物減量化、資源化,也降低了危險廢物運輸過程中的環境風險。
2016年,《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強調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馬基植公司所在的南京經開區對化工、印染、電鍍等行業開展集中整治,並啟動對長江岸線常態化治理修復。
馬基植介紹,他所在的公司投入2500萬元新上環保設備,降低的排放指標將“換取”新產能的環境容量。公司還在南京經開區環保局幫助下申請到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以實現更好的生態環境效益。
大力推進綠色發展,也從綠色發展中受益。愛爾集新能源(南京)有限公司是LG集團旗下增資最大的業務板塊,2016年以來平均每年在華擴建一個工廠,該公司最近3年平均年產值增長達30%。在當地政府引導支持下,其中一家工廠今年被評為江蘇省綠色發展領軍企業。馬基植說:“這是對我們綠色發展的肯定!”
馬基植表示,從“長江大開發”到“長江大保護”,再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國政府堅定推進可持續發展,促進了生態環境改善、經濟綠色發展,也為愛爾集新能源(南京)有限公司的增資擴建以及自己的職業道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處處涌動著創新的活力”
本報記者 范昊天
“做夢也想不到,習近平主席竟然來到我們公司,這是對我們的鼓舞和激勵。”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也門籍員工阿什拉夫(中文名方縌)說。今年6月28日,習近平主席來到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考察。習近平主席在考察中指出,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這令方縌印象深刻。
2018年,習近平主席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長江經濟帶是“一帶一路”在國內的主要交匯地帶,應該統籌沿海、沿江、沿邊和內陸開放,實現同“一帶一路”建設有機融合,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
華工激光所在的武漢東湖高新區,被譽為“中國光谷”,是全國第二個獲批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近年來,光谷大力推進招才引智,吸引大量海內外優秀人才聚集,進一步釋放創新創造活力,逐步成為全國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激光產業基地,光電子產業規模約佔全國的50%。
28歲的方縌是華工激光的一名國際業務專員,2013年來華後就讀于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畢業後,他入職華工激光,主要負責公司在中東地區的業務拓展、產品銷售與售後服務等業務。
每天,方縌都會在線上與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地區國家的客戶做好對接,然後泡在工廠車間里和工人們一道研發、生產、調試機器,確保產品符合客戶的需求。
“大部分的客戶只會說阿拉伯語,我需要把客戶的需求轉達給中國工程師,同時把我們的最新產品等信息告訴外國客戶。”方縌說,激光行業競爭激烈,國內外有很多實力強勁的公司。得益于中國政府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力支持,華工激光連續突破了光纖激光器、超快激光器、半導體激光器芯片等一批核心技術,產品出口到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方縌看來,創新是光谷的靈魂。“這里鼓勵創新、寬容失敗,處處涌動著創新的活力,不同行業的企業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政府也出臺了‘真金白銀’的措施,大力扶持企業開展科技研發,逐步形成創新的集聚效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企業。”方縌說。
這幾年,方縌住所周邊建起不少寫字樓,小米、華為等科技公司陸續來此布局,建立分支機構。方縌認為,一係列鼓勵創新的政策密集出臺,讓光谷的創新優勢進一步得到發揮,更好地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如今,方縌已經將家人都接到武漢定居,他和妻子有一個1歲7個月大的寶寶。工作之余,方縌喜歡帶著家人去看長江大橋,賞珞珈風光,感受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
“武漢,每天不一樣。”方縌感慨說,科技創新不僅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也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質。2013年他剛到武漢的時候,全市只有4條地鐵線路,現在已經有10多條;過去水電氣都需要自己跑去營業廳或銀行繳納,現在則可以直接通過手機線上支付;如今,通過手機APP下單租車,商家直接把車開到樓下,車鑰匙送到手上。“我愛武漢,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後在這里上學,更好地融入這座城市,與這座城市一起發展。”方縌說。
“這里每天都可以推窗見綠”
本報記者 劉新吾
湖水澄碧,岩壁高聳,10余座湖泊如珍珠般鑲嵌在大地上。如詩如畫的景點忽然響起一個聲音:“這里曾經是礦山,現在是生態遊園。”循聲望去,一位棕色頭發、濃眉大眼的外國人笑對鏡頭,聲音洪亮,正在介紹重慶渝北區銅鑼山礦山公園的變化。
他叫詹姆斯·亞歷山大,來自英國,目前是重慶國際傳播中心的外籍記者。
2003年,詹姆斯臨近大學畢業時,偶然聽老師說起有個來中國教書的交流項目,便報名參加。“來重慶,真是陰差陽錯。”詹姆斯笑道,受母親影響,他喜歡吃辣,便在工作人員推薦下來到重慶。此後,他娶了一位重慶姑娘為妻,在重慶安下家來。身為記者的他穿行于巴山渝水間,目睹了長江上遊生態環境的變遷。
“既有綠水青山‘顏值’,又有金山銀山‘價值’。”在詹姆斯看來,這些年,重慶注重生態環保綠色發展,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成果顯著。銅鑼山礦山公園就是重慶綠色發展的生動縮影,這里曾因採礦而灰塵漫天,近年來,渝北區大刀闊斧修復治理,植樹造林,廢棄礦坑變為碧波蕩漾的美麗公園,如藍寶石散落在銅鑼山間,吸引遊客紛至沓來。
詹姆斯對重慶生態環境的變化印象深刻。早些年,城區老式公交車運行時冒著黑煙;長江水質渾濁,漁民隨處捕撈,採砂船在江上來來往往。“現在可不一樣了。”說起如今的變化,詹姆斯如數家珍:公路上,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長江中,漁船紛紛上岸,採砂船、餐飲船不見蹤影;兩岸青山綿延,一江碧水東流……
詹姆斯還拿出一組數據來印證:2021年,長江幹流重慶段總體水質保持為優,74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8.6%。近年來,重慶森林覆蓋率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2021年達到54.5%,躋身全國前十。
生態環境在改善,重慶發展方式也更綠色、更智能。曾經,當地有些企業偷排廢水廢氣,如今,許多企業進行環保改造,廢水廢氣達標排放。詹姆斯曾採訪過重慶果園港,這是中國單體最大的內河樞紐港。站在果園港碼頭,放眼望去,寬闊的江面碧波蕩漾,未見一點漂浮物。“船舶靠港作業時,可使用岸電,減少船舶因發電產生的噪聲和廢氣,港口負責接收處理船上污染物,生活污水零排放、生產廢水達標排放,封閉式運貨廊道減少揚塵……”果園港的綠色發展給詹姆斯留下深刻印象。
詹姆斯一家住在照母山北側,閒暇時,他喜歡帶著兩個女兒去附近公園玩耍。他說:“這里每天都可以推窗見綠,早上起床能夠呼吸到新鮮空氣。”在這里生活近20年,見證了長江重新煥發勃勃生機,他已經深深地愛上這方山水。他感慨說,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正“不斷提升沿岸居民的幸福感”。
“見證了上海的開放之路”
本報記者 方 敏
第一次見到柏昊天,他正在參加上海市政協組織的活動。現場調研、開座談會……柏昊天全程參與了這次外籍人士觀摩上海市政協工作的活動。“活動充分體現了上海的開放。我在這座城市工作、生活多年,見證了上海的開放之路,也見證了上海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他說。
50歲的柏昊天是法國人,2019年8月被任命為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液化空氣集團是工業與醫療保健領域氣體、技術和服務的供應商,業務遍及全球75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在中國40多個城市設有近120家工廠。
“液化空氣集團在上海投資發展30多年來,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上海不斷借鑒國際優秀營商環境發展經驗,完善服務功能,助推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開放。”柏昊天說,液化空氣集團也為中國高質量發展之路貢獻著力量。2019年中法經濟峰會上,液化空氣集團與中國石化就發展氫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致力于為中國的能源轉型和清潔出行提供優質服務。
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長江經濟帶正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搭建高效溝通反饋機制和平臺,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保持投資政策、產業指導和扶持政策的連續性、透明性和穩定性;發揮本區域資源優勢,促進區域和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在柏昊天看來,上海等許多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的全球競爭力一直在提升。
“中國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不遺余力,我們也希望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柏昊天介紹,液化空氣集團在上海設有創新園,與上海的創新生態係統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係,同時借助集團的全球研發和創新網絡,聚焦能源轉型、污水處理、可持續農業以及數字化等熱門領域,為合作方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
創新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得益于科研實力的提升和人才資源的匯聚,對此柏昊天深有感觸。目前,液化空氣集團的上海創新園已經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同濟大學等10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在相關科技前沿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液化空氣集團還為上海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與自由電子激光項目分別提供了6套世界領先的氦制冷機,這是現階段中國國內最大的低溫係統。
近年來,隨著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將目光投向了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液化空氣集團在長江經濟帶上的許多省市都有重要的投資布局,例如成都、綿陽、重慶、武漢、合肥等,在我們的業務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柏昊天說,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市、2021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我們也將優化布局,同各方進一步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