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世界大局出發,中歐關係就一定能搞好

2022-12-02 14:45: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12月1日,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訪華,這是中共二十大之後中國和歐盟機構領導人之間首場正式會晤。輿論普遍注意到,米歇爾是繼德國總理朔爾茨之後,近一個月以來訪問中國的第二位重要歐洲領導人。最近一段時間,中歐之間高層互動明顯加速,歐盟發展對華關係的良好意願在提升,這無論對遭遇一些挫折的中歐關係,還是對當前複雜動蕩的國際局勢,都釋放出穩定性和正能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米歇爾的會談中指出,“國際形勢越動蕩,全球挑戰越突出,中歐關係的世界意義就越凸顯”,中方期待歐盟成為中國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夥伴,共用中國超大市場機遇、制度性開放機遇、深化國際合作機遇。米歇爾則表示,歐盟願做中方可靠、可預期的合作夥伴。歐盟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會干涉中國內政。面對面深入溝通後總能發現,雙方的共同利益及共識是很多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基礎沒有變。

  中方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對歐關係,我們也能感受到歐盟發展對華關係的良好意願。但在過去這幾年,中歐關係出現了一些困難,其影響延續至今,這需要雙方相向而行加以化解。對於普通中國人來説,最煩歐洲政客帶著道德優越感對中國內部事務指手畫腳,也反感、警惕歐洲一些人充當華盛頓遏制打壓中國的幫兇,期待歐盟在推動多邊主義、構建更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等方面與中國加強協調。這幾個方面,希望能引起歐盟的足夠重視。

  我們注意到,米歇爾這次還表態説,歐方願同中方繼續推進歐中投資協定的進程,增強供應鏈穩定互信,深化歐中各領域互利合作。中歐投資協定卡在歐洲議會這個環節,成為歐洲政治的一個犧牲品,是很可惜的。歐方能不能為中歐投資協定掃清最後的障礙,推動協定簽署生效,早日惠及雙方企業和民眾,這將成為中歐互利共贏合作擺脫不良政治影響的一個標誌。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和歐盟雙邊貿易額達到7114億美元,同比增長6.3%。前8個月,歐盟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同比猛增123.7%。在中歐關係面臨一些波折的時候,仍能取得這麼大的增量,令人鼓舞,同時也反映出中歐在經貿領域互利合作的巨大潛力。正如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所言,在雙方高層的政治引領下,中歐已經形成強大的經濟共生關係。以中歐雙方領導人的互動為契機,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原則,進一步挖掘雙方貿易投資潛力,開展更高水準合作,這有利於中國,有利於歐盟,也有利於世界。

  需要強調的是,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促進共同發展的兩大市場、推動人類進步的兩大文明”,中歐關係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經貿合作的層面。中歐都主張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可以共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合力應對挑戰,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這一點,不僅意味著中歐合作的廣闊天地,對處於十字路口的世界來説,也具有重大意義。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希望歐方超越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對立,超越制度對抗,反對各種形式的“新冷戰”。

  米歇爾訪華期間,法國總統馬克龍正在美國訪問;中歐在努力彌合分歧之際,歐美的一些矛盾正暴露出來。歐盟最近在對華及對美政策上的反思幾乎是同步的,這並非巧合。當歐盟更強烈地認識到堅持戰略自主在今天有多麼重要,就會自動觸發其對外關係的相應調整。坦率地説,過去一段時間歐洲一些國家的對華政策明顯受制于華盛頓的態度,這顯然對歐洲不利。所幸更多的歐洲人開始認識到這一點。(本文係《環球時報》社評,原題為:從世界大局出發,中歐關係就一定能搞好)

[責任編輯:黃曉迪]